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新教法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新教法

作 者:吴伦斌 (贵州省晴隆县第四小学 5614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自发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建立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总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前提条件,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要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三、加强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至于讲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都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多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采用多样性的数学教学方法
(1)强化教师引导。尽管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三角形和1800”、“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2)发展实践操作。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说百句不如动半分,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提倡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权力。如学习了商不变性质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4) 组织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五、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性
数学教学要注重人的发展,要把学生意识的潜能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场所。一方面教师看到学生个体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要对学生可能的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有信心,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的现象,研究发展个体的特长,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
六、教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很频繁的学科。所以,在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讲授,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际上就在他们身边,数学是摸得着、看得见、用得上的。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往往会鼓动他们去实践。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之后,就会从自己内心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习动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操作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