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用英语沟通过的技能,符合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出发,主要论述教师在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演讲;英语公共演讲能力;教师的作用
1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概述
1.2英语公共演讲
演讲,又称为演说(或讲演),是指演讲者在广大听众面前,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阐述某一事理,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活动过程。演讲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演讲课是国外大学,尤其是许多美国大学文科生的必开课。英语公共演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始于近代。英语公共演讲在语言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学生的英语公共演讲能力越来越受关注。
1.2培养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必要性
一个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如何,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英语公共演讲是对这几种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与考察。在培养英语公共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不断的改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听的方面,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在说的方面,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阅读方面,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能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写作方面,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Widdow son指出:写作是什么?不是写句子,而是写思想;不是句子的堆砌或排列,而是交际,即作者把自己想说给别人听的观点摆出来。因此,演讲稿的写作强调学生的写作目的和读者意识。通过对演讲稿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提炼,学生可以逐渐增强自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能力。此外,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练习运用修辞和文体手段来取得明晰的力量及美学的效果,慢慢掌握使用预览、衔接、归纳和其他修辞策略来加强清晰度的方法。
此外,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个人的穿着、饮食、倾听到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文化因素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关注文化和英语演说的关系、个体和集体的文化、高低语境的文化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对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成功的演讲要求演讲者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包含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加重要。因此,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2.教师在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因素。那么,老师在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培养中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借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的阐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发挥着积极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1 传道
传道,即传授道德观念,不是简单的“讲道理”,而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演讲才能是演讲者借助有声语言和辅助手段,在广大听众面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实现表达目的性、说服性与感召性的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思想进步、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整合与完善,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演讲能力对克服恐惧心理,提升自信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演讲恐惧心理的表现及成因。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学生经常表现出“讷于言”的一面,即,在公共场合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沟通能力欠缺、怯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及自信,演讲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准确把握大学生演讲恐惧心理的表现及成因,有利于帮助学生客观的认知自我演讲能力现状,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表现自我最优秀的一面,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到达促进学生实现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针对学生在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演讲主题,通过让学生自主创建演讲小组、自由选择要承担的演讲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演讲小组的设立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感情支援、信心传递、信息互补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还能起到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作用。
2.2 授业
授业,即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在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主要涉及英语演讲的技能和训练方法,涵盖了选题立意、分析听众、论证观点、巧用语言、传播知识、雄辩说理、竞技口才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素和技能。实践教学包括对优秀英语演讲范例的讲解和分析,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板块、多话题情景练习的机会,使学生所学的演讲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演练中得到检验,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英语公共演讲课应注重模仿,注重语块,培养学生用英文连贯表达、逻辑思维、推理、分析、概括等口语表达能力,最终实现用英语流利地即席演讲和讨论。具体表现在:
1、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对不同类型演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讲解。
2、模仿。教师选择播放,并赏析中、外(特别是英美国家)经典的英语演讲,要求学生对其中最精彩的段落进行背诵与模仿,并在课堂上展示,使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3、探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三个正式的英语演讲。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演讲话题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提炼思想、书写演讲稿等等。
4、演练。一个成功的演讲除书写演讲稿以外,还要求学生在正式演讲前做大量演练,以熟悉演讲内容,及对声音、体态的控制技巧。
5、实践。课堂上,学生要进行三次的正式演讲:第一次是自我介绍,第二次是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信息式演讲”,第三次是以说服他人为目的的“说服式演讲”。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演讲类型的特点,组织演讲结构,并通过对声音、体态的有效运用及必要的视觉辅助手段发表演讲。课外,在校内开设“外语角”,开展各项英语文化知识竞赛,举办英语辩论、演讲,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西方剧目,使每个学生处于现实的语言环境中,促使学生主动的全面的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6、评价。学生的演讲将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在演讲后获得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演讲能力。
7、参赛。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学校等各个层次的演讲比赛,推荐具有出色演讲能力的学生参加“外研社杯”、“21世纪杯”等全国性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总之,教师应力图摆脱一般英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单一性,实现了说、读、写、视、听的一体化,着眼于从单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转变,从单一技能的发展向综合技能训练的转变。
2.3 解惑
解惑,即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提出疑惑,然后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解除困惑。
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一次成功的演讲,从演讲稿的准备到演讲现场的表现,从搜集、筛选相关资料到彩排演练,无不涉及到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或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解惑”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敢于质疑的潜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能力。
3.结论
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在培养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上,还表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公共演讲的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 (2):13-25.
[2] 文秋芳,刘相东,金利民.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37-42.
[3]王彤.英语演讲课与英语专业高年级口语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1998,(6):9-16.
[4]Widdow son,H.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10t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