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

作 者:杨程茵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出发,分析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探究实践路径、总结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思政理论;教学体系
引言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提出了要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20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丰富新新时期思政课程内容,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讲,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四史”教育给出正确的指导。例如一些高校对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整体规划,思政理论课程的各个部分分工不清、内容重叠、衔接不合理等等,导致教学内容非常薄弱;在课程"原理"、"概论"、"纲要"部门虽然存在“四史”内容,但是吩咐零散,且呈现碎片化,无法对学生形成系统教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比较笼统、抽象,历史研究成果不足,缺乏史料价值,影响了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基于此,高校应针对理论课程教学需要,引入“四史”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并利用历史之间的印证、补充,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
第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让学生了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迸发出的民族精神,进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引入“四史”教育可以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系统地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以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促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四史”教育内容。加强“四史”教育的关键就是指导高校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是,照搬马克思主义又为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经验教训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一次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而结合“四史”教育,对于当代学生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与社会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把握“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高校应调整思政课程理论体系,设置专门课程讲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同时协调思政教育内容,精心筹划,结合当代大学生发展要求,渗透思政教育,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能够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高校应协调思政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内容,确保课程之间明确分工、相互衔接,系统学习“四史”;注重实践教学,利用历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等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了解真实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打破单纯的历史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促使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主动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第三,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路径。例如高校应利用线上交流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并借助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体会相关案例,丰富对“四史”内容的了解;学校应加强社会合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深入挖掘“四史”中的历史故事、典型人物、精神内涵,促使学生感悟其中蕴藏精神品质;高校应依托思政课程理论体系,将“四史”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行动五个层面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当代青年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他们更好地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引导莘莘学子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巩固和升华理想政治信念,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延圣,郑斐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优化[J].学术探索,2021(05):139-144.
[2]牛利坡.“四史”教育的历史基因及现实考量——兼论“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1,15(01):57-62.
[3]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