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作 者:陈小勤 (安徽省合肥市曙光小学,安徽 合肥 230001)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渗透道德法治与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对其学习和行为作出思想层面的指导,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渗透;对策
前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渗透和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责任,关系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和精神信仰、价值追求的树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这样就无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知,家国情怀教育亟待增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家国情怀、爱国意识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成长为新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一、以发掘教材资源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导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多样的家国情怀教学素材,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能够有力推动家国情怀理念的渗透,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识国、认识家。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在这里”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以“家”为出发点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然后慢慢地缩放,一步步地展示中国地图、本省地图、本市地图,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来体现祖国的富源辽阔。然后,再通过对本市地图中关键地标和相关街景的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所熟悉的风景或建筑,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家”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家”和“小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生心中升腾其浓烈的家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地方,有的学生会说一条街道,有的学生会说一栋建筑,还有的学生会说是自己家中的一角,这些情感无一不流露出同学们对于“家”的依恋和爱,进而顺利实现对学生心中家国情怀的种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亲切感。
二、以塑造道德典型为着重点,激发学生崇尚家国情怀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尚未成熟的心智使得他们常常受到外界的影响,因而塑造典型和模范往往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情况,小学阶段的家国情怀教育也需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积极、正面的道德典型为其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崇尚家国情怀,为其成长与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我参与,我奉献”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开展教学,如为学生讲述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带领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视频,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从而为学生塑造道德典型。然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例如在班级和年级中设立“道德小标兵”、“奉献之星”等等,使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榜样是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让其在生活实践中也能够将家国情怀融入到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力所能及地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三、以延伸课堂教学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延伸,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不断地涵养,这样才能将家国情怀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中。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延伸课堂,联系实际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使家国情怀教育得到有效的升华。例如,在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开展课外延伸活动。通过历史资料、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多种素材的展示,使学生全面了解共产党在这100年中历经的艰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看到无数的党员先锋在革命发展中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无论是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无数先烈,还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抑或是将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年轻“时代楷模”黄文秀书记,无一不体现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广大党员和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通过这样的课堂延伸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树立伟大目标,朝着理想不断前进。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挖掘家国情怀教育资源,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有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冬燕. 家国情怀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培育与文化引领[J]. 教育,2019(47):4-5.
[2]叶妙诗. 家国情怀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分析[J]. 文存阅刊,2020(11):136.
[3]洪滨. 将家国情怀植入学生的幼小心灵[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28):36-38.
[4]许美玲.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20(2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