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 者:赵志峰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新有小学,广东 湛江 524386)
大
中
小
摘 要:我国新课程体制改革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应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地结合中国现代小学生的自身特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综合能力素养,满足了新时代下语文课程教学的需求,达到良好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启迪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一、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能够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基于主观的喜恶,,大多数中学生都凭自己的直觉来决定好恶,因此对于学习内容,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部分愿意学习,而对于自己感觉无聊的知识,大部分是抗拒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高[1]。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非常高,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对老师传授的新知识积极接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好奇心也可能会逐渐地消失,这就导致很多老师用心教授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而单调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盲目地进行书本教学,使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缺乏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成绩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是根据自己个人的课程教案设计和课堂上的节奏而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等活动。这种教学形式不能有效地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及课堂所讲知识点的吸收情况,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师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仍然坚持照本宣科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善于因材施教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只是注重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成果。
三、具体措施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
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了句子意思,进而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了文章的核心思想,这样模板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很难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借助生动、立体、直观的互联网、多媒体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在《丰富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授课时,就可以借鉴多媒体的方式,首先,老师要带领学生认真朗诵阅读教材。接着,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展示出来的主要思路。然后,老师们就会开始为学生展示一些在此之前精心挑选好的西沙群岛的视频图片。通过这种生动立体的教学形式,老师一边进行课文的朗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一边展示对应的海水图片,通过色彩各异的海水图片,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描述的西沙群岛的印象,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最后。老师就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图片展示的是课文的哪一段内容”,如果有同学能够回答出来,老师要毫不吝啬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表达赞许之意[3]。课后,老师还可以参照课堂学习的课文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给学生分别布置相关作文,进而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印象,有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传授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定位准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只有当学生就开始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课堂做到更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三)坚持因材施教
在语文课上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老师的提问必须有层次,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就提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就要提些基础性问题,给与学生充分的鼓励,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不允许回答问题成为优生学的专利。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功地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就是告诉我们,兴趣决定了成败。因为每个学生具备了不同的专业学习水平和基础,对他们的需求也应该是各种不同。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深刻懂得如何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中去创设条件,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表扬。
(四)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时存在不信任学生的情况,认为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学习,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但是过多的约束,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自学的能力,学生只会进行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因此,对于这种现象,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信任学生,鼓励他们学会独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语文成绩不好,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语文,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此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及时肯定与鼓励,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都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第一位职责,教师给予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重拾学好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变得自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苟喜钱.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 教育观察, 2019, 008(042):P.119-120.
[2]胡宗位. 初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效率的措施[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4):0225-0225.
[3]周小平. 巧设情景激发兴趣——试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7):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