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 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 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探究

作 者:王玉清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817099)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德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德育教育是在每个学科都可以体现出来,而初中语文是渗透感恩教育的最佳学科。初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发现其中的感恩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品质;策略
前言
学会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逐渐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感恩对于很多学生都没有太强烈的意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以及现代自我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长此以往,会造成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对感恩教学的渗透。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阶段,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感恩教育的渗透和深化,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阅读素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为感恩教育提供了素材。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在语文课本中,不管是现代文还是古代文言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教师要摘取其中有关感恩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化讲解,让学生在获取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找一些战争时期的资料和视频让学生看,让学生体会战争时期的艰苦,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学会感恩,感谢先辈们的奋斗给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革命战争年代的感人故事,还可以举办故事会,通过讲革命故事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意识和情感。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感恩意识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课堂上的阅读学习,老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利用实践活动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活动,把感恩的理论和思想转化为学生的主观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感恩的习惯。例如在阅读完“荷叶母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和母亲互换角色一天,在家里完成妈妈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和家务活动,并且拍摄视频来记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看不到母亲每天的辛苦,缺乏感恩的心。家里的地干干净净,等你回去的时候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你,这些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付出,如果只是口头告诉他们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太过抽象,学生无法体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家里当一天“妈妈”,通过做家务等实际行动来体会母亲的辛苦,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对父母说一声感恩,增强感恩意识。
三、正确把握感恩教育和教学任务的关系
很多老师认为开展感恩教育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没有正确认识到感恩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关系。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反而会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不能片面的认为德育工作会影响教学进度,只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也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学会协调和把握,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发现感恩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发共鸣。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先了解作品创作的大致背景,然后朗诵这篇作品,并且给学生提一些问题,诗人对黄河的描述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歌颂黄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的,在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思想感情等问题时,我们会分析文章蕴含的内涵,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就是我们需要渗透的感恩教育。诗人通过歌颂黄河来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当时的战争背景,给我们的体会就是要铭记战争历史,感恩革命先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进行感恩教育,只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感恩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发挥引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安排。否则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配合度不高,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能力,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教师要尽量采用温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太过强硬反而会让学生反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来着手,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展感恩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和学校要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还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小川. 初中语文课程实施感恩教育的经验之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9):127. 
[2]张琴.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J]. 语文课内外,2020(9):194.
[3]苏丽. 试析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2):147.
[4]周玉香. 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中外交流,2019,26(27):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