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结合我校“社倌计划”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分析,探索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新途径。
[关键词]社倌计划 高职学生 就业新渠道
近几年来市场上以农产品为主要卖场特色的各个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产品社区直营店、农业博览会中心、农产品连锁超市纷纷发展起来,为社会创造了不少的岗位。本课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开展研究的,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得到数据分析,对全省30家典型合作社以及对我院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合作社的30份问卷基本达到100%有效率,学生问卷回收184份,有效回收率为92%。
一、当前我校实施“社倌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三农意识提高,为各学校培养三农人才奠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我们学院按照“依托系统,立足浙江,服务三农”的办学思路,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引入“社倌计划”,为本行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缓解就业难状况,学院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政办发〔2010〕14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办学的服务面向,决定实施“大学生社倌计划”,然后现实中实施效果甚微。
二、针对这次调查数据对社倌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校方面: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课程中应引入实战性课程,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目前合作社招聘大学生基本上以招技术、财务会计为多,需要学生能短时间内熟悉业务流程,发挥大学生效应。而当前我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基本以宏观理论性讲解为主,很少涉及到实战性的操作,学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方式、营销模式、农作物耕种、农药实用等方面一概不知,不利于其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课本知识固然能给学生带来理论方面的指导,但要深入去了解、操作还是选择实践课程,由此可见学生还是希望老师能变换教学方式,不定期的进行课外实训。
(二)学生方面:就业价值观、择业观严重偏离社会实际。此次调查中发现:学生一般都偏好于选择大城市、大公司、大企业,而对那些去农村、基层工作的岗位基本上是零关注。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期望值过高,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就业观偏离社会实际,都希望着收入高、稳定、待遇福利好的单位;选择的就业区过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集中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对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青睐。
(三)合作社方面:大多数合作社对科技的认识还不够。涉农企业(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普遍存在管理落后,技术不硬,人员配备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走不远,走不大。很多合作社的老总和负责人都是农民出身,虽然有一线的养殖种植经验,但是在产品的加工、包装和推销上面思维不够活跃导致企业利润低下、农民经济增长缓慢。负责人管理观念比较传统,对社会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往往满足于现状不愿去改革、创新。当前合作社整体水平薄弱,合作社成员对科技兴农,人力资源培养意识的淡化。
三、利用现有政策提高“社倌计划”的实施效果
大学生“社倌计划”目前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但是其在缓解就业压力中的作用已经凸显成效。去年我系毕业学生中就业于涉农企业就有38人。2010级毕业学生中有三名在指导老师的带队下创立了杭州农藤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业务将承担合作社的营销规划、网店制作与推广、项目申报、产品包装计划、公关形象设计等等。“社倌计划”大有作为,其后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一)政府应该加大就业政策倾向,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此次调查结果统计不是很理想,其中被问到认为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其中16%的人选择了对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37%的人选择了个人未来发展会受限制,45%的人选择了待遇比较差,生活条件艰苦,2%的人选择了其他因素。在对您认为基层最需要改善的是哪方面条件中,43%的人选择了打通职业发展通道,保证就业信息畅通,38%的人选择了提高待遇,改善环境,19%的人选择了其他因素。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产业,吸引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三农。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改变旧观念,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养。涉农企业(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普遍存在管理落后、技术不硬、融资困难、配送落后、人员配备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走不远、做不大。很多合作社的老总和负责人都是农民出身,虽然有一线的养殖种植经验,但是在产品的加工、包装和推向上面思维不够活跃、信息不够先进、创新不够丰富等导致企业利润低下、农民经济增长缓慢。学生如果能在涉农企业就业,那么必将给企业注入新元素,减少企业因管理问题带来的经济利润流失。
(三)学生自身应该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抛弃传统的就业心里价值观,做好转型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心理准备。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放低要求和标准,考虑长远利益和发展。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利益,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将会逐步消除大学生在选择基层就业后的担忧,社会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应保有自己的创业激情,冒险精神,在社会就业潮流中不失自我。
四、结论。
综上所述,社倌计划的实施无论从毕业生就业方面还是从合作社长远经营方面来说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它不仅能解决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缓解社会整体就业难的形势,而且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能借助大学生的知识进行科技改造、业务拓展、服务创新等等,双方达到互利互赢。
[参考文献]
[1]张晓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 2009,5.
[2]国鲁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 2011,5.
[3]闫肃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的偏差及重构[J].教育探索 2012,10.
[4]李颖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