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体育大课间融入德育教育之策略
作 者: 石 琛 黄修泉
(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广东 519000)
大
中
小
摘 要: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而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探索如何以学校大课间为抓手,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把育体与育心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大课间活动铸造出持续性、多功能性的大发展模式,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大课间的活力与阳光。 关键词:大课间;践行;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德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底线与基本。学校该如何落实德育教育呢?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从上述文字可知,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同时,如何做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育体功能和育心功能有效结合、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呢?
一、体育大课间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制度基础,利用好大课间机制,践行育体育心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更好的落实阳光体育计划,确切保证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全国各地学校都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形了很多有效的开展模式,例如:一校一品,体能大课间等。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该把握机遇,以不同开展模式为基础,践行立德树人,渗透德育教育。例如:采用一校一品,融入中国传统体育内容武术、舞龙舞狮等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项目,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亦或者以体能大课间模式,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意识品质。
(二)创新载体形式,设计好大课间内容,践行立德树人
德育教学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一方面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作出思想上的规范与引导。另一方面是要依据具体学科和具体的德育内容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大课间不比课堂教学,更偏重于实践性,趣味性、群体性较强,更需要教师根据大课间的内容灵活安排,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立足于个性化和全体性原则的育人。大课间运动内容一般具有基础性锻炼内容和特长性锻炼内容两种形式,在基础性集体项目中,教师要注重引导他们树立集体意识,不掉队、有节奏,例如跑操,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疼痛、敢于挑战、坚韧的意志品质,例如坐位体前屈练习;而在一些特长性锻炼中,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思维,互相配合,发扬女排精神等。
体育运动中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能培养学生不同的品质,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大课间内容的丰富性特点,渗透不同的德育内容,建议良好的校风,树立更好的学校品牌。
(三)打磨流程细节,在大课间进退场中凝聚团队精神
大课间的进退场是每所学校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学生的进场的速度,步伐的整齐度,手臂的摆动的力度等等,每一个细节展示的是班级的班风班貌,体现学校的校风校品,学生每天的进场都是一次比赛,比的是速度,比的是整齐,比的是口号响亮,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有着相互竞争的意识。这样的进退场对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战斗力,对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品质的养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及意志力,还能提高班级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所以做好日常大课间进退场管理工作,就是把德育融入体育日常,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在践行立德树人。
(四)扩展媒介维度,在大课间背景音乐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情艺术,它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还具备穿透力的特点。而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机能能力,都可以间接的受到音乐这种感情艺术的影响,所以在大课间练习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提高精神面貌,增强意志力,渗透德育教育,例如:采用红色音乐为背景,让学生体验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信念,体能强化阶段融入军旅元素的音乐,让学生产生情绪共鸣,提高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等,放松环节,可以采用经典舒缓的感恩曲目,让学生学会感恩等等。
(五)调动学生情感,在大课间口号表达中培养健康心理
很多大课间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热情,某些特殊的环节加入的精短的口号,然而一个人道德的修养与完善、思想的提高是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它需要个体在情感、意念、认识上的认同与接纳,最后转化成行动,所以想要通过“口号”来培养学生品德,我们需要结合运动的具体内容及学生身心特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合理的设置口号内容,这个内容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能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挑战自我。要避免没有学生内化的“口号德育”,例如在体能冲刺的最后阶段,很多学生因为身体疲劳而松懈,这时候教师应该加入“努力、坚韧、不放弃”等类似口号给予学生鼓励及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疲劳,挑战自己,挑战成功的同学,这些口号的内容同时也内化成为学生一种信念,所以教师在大课间中可以巧用适宜的口号、践行立德树人,但一定要避免“口号德育”。
(六)灵活组织方式,在大课间多样项目中体现因材施教
大课间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是成功实施大课间的重要保证,随着大课间的发展,大课间的组织方式也呈现形式多样又灵活的特点。有全校一起的集体组织方式,有以年级、班级、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个人,还有一些以项目内容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也有混合多种组织方式的,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把握不同的组织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集体性组织为单位的集体项目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团队集体意识,小组为单位的组织,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帮助,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以不同项目为单位的组织形式,教师需结合项目特点传递相应的体育品德。
二、总结
立德树人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大课间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一个载体,它是灵活、多彩、多样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把握时机,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确立新的方向,最终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孙雷.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课程融合德育教育之策略探析 [G].中国会议,2021.
[2谢静生.谈开展大课间,立德树人见阳光[J].体育风尚,2020,147-148.
[3]许静.融德于动 身心共育——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思考[J].小学生,20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