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 钱绍仙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民族中学 ,云南 651699)
大
中
小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借助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酌情开发其他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学习空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究合适的教与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新课改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以合作者、方法建立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高中化学素有“理科中的文科”之称,主要是因为它知识点纷繁琐碎、杂乱无章,学生背诵也比较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效果不佳,学习往往陷入困境,因而丧失化学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称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模拟人类大脑放射性的自然思考方式,充分运用左脑和右脑的机能,以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主题,将中心主题与各级分支通过一定的层次关系联系起来,构建成放射性网。所以思维导图不失为学习高中化学的好助手。
一、课前预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高中学生面临着学时间紧、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预习时间有限。因此,要想在短时间的预习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就要重视课前预习的方式。传统的预习往往是快速浏览课本后,在课本上简单划线,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预习效果不佳,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而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清晰地展示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构建。 同时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留到课堂解决,这对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备较强的助推性作用。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也可以直观地呈现其预习情况, 教师可通过上课前查阅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完成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以及普遍存疑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备课环节中,为了选择更适合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授课时教师可在课前教学中实物投影几位学生预习的思维导图作品,对其作品进行适时点评.学生在此环节中通过欣赏同学的预习作品,并与自己的进行思考对比,实现查缺补漏。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新课教授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同时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改革传统板书,将白粉笔一统黑板的局面彻底打破,不同色彩的使用,粗细曲线的变化,图形的美感、文字的字体使用等等创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增加了大脑的兴奋度,使学生既学习着又快乐着,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课后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后复习、课题复习、单元复习几种类型。 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和课题复习,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降低遗忘程度。单元复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建构知识网络。学生进行每节课的课后复习时,可利用课堂中对预习的思维导图作品的标注、修改,重新整理思路,从而轻松地完成一节课的课后复习思维导图作品。学生在进行课题复习时,可以利用之前的课后复习作品,加上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构建自己的课题知识体系,绘制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思维导图更是大有用处,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师在单元复习课的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学生的作品,进行班级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
进行新课预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思维导图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构建。 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导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方案,帮助学生厘清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学生在第二次绘制思维导图时印象更加深刻,这是十分有效的反馈方式。在新课教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化学知识杂、乱、多的特点,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住重点,教师按照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知识点间的衔接,通过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明晰概念,提高其辨别区分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课堂结束后,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知识网络的构建更加清晰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课后复习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复习中,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理解,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利用自主创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复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总结、教师归纳的模式,这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复习的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从教师教授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左脑和右脑的机能,增强动手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强.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课程辅导,2014,9
[2]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5-7
[3]孙惠丽.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4]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5]赫立萍.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03):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