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潘维守
(黑龙江齐齐哈尔技师学院,黑龙江 161002)
大
中
小
在教育界,大数据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大数据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实际去设计大数据实验与实践等环节。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结合心理问题成因,以创新的技术和教学极式激发学习兴题,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数据资源共享、协同学习将任务顺利完成。 大数据时代,海量教学资源让人欣喜,谨慎选择更是关键目前,互联网教学信息资源相当丰富,精品课程比比皆是,名师课件更是让人们眼花缭乱。所以,大数据时代,选取在线学习资源已经变成大数据时代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综合自身办学特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数据库在线学习网络及视频,真正的实现了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的学习模式,体现了学习的本质。
大数据时代中,不仅在校园里可以进行讨论,还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比如微信、QQ、邮件等社交媒介来开展,为学习各方提供更多的选择,打破学习交流的限制。开放式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目前主流的教育大环境,完全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枯燥、被动的学习形式。
简而言之,经过分析挖掘教育大数据,能够对教学环境、方法、内容、时间、评价这一系列变量同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探究,从而对“教学黑箱”的解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出重大的效用。
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通过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计算功能,检测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并自动调整学习进程,可给予学习者足够的空间,让学习者感受到对学习的掌控感与成就感,具有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系统中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能够对在线学习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包括学生当前认知状况、学习历史、学习偏好、客观因素、学习目标等数据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策略;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增加智能交互的远程的教育系统,它可以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挖掘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师生交互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系统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习者被动接受的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平台,通过有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对内容分析、学习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使用,为发展性评价做出了保障。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职学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作为职业教育者,更应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畏难情绪较重
职业教育一直被看做是“学不成”的第二选择。来就读的学生多是升学困难户,以及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基础差,知识欠账多,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强。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负担,恐学、厌学、甚至逃学,“破罐破摔”。
(二)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原因,内向孤僻,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谈,喜欢独处,对新环境有抵触情绪,不愿主动与外界接触。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较低,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他们与父母很难沟通,害怕与老师接触,与陌生人不知如何交往。
(三)不正确的恋爱观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但却缺乏生活阅历,对爱与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之无升学压力,远离父母,容易产生恋爱行为,也就容易产生恋爱心理。这包括:早恋、单恋、失恋等状态。中职学生恋爱情况比较普遍。对爱情有向往,对异性有好奇心,但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异性交往缺乏理性,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尚未成熟,情绪易走极端,成功得意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失败挫折时,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
(五)盲从和逆反同在
随大流、没主见,“不听话”、常与家长、学校和老师“对着干”,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等,这些是部分中职学生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常规背道而驰的抵触情绪与反常心理往往来自于盲从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作祟。
(六)就业心理问题
就业是目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中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对比大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就业优势相对较弱。就业问题给中职学生带来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心理问题的出现,说明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之所产生以上这些问题,其存在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与学生的自身情况有着,而且与这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具体有以下说明。
(一)中职学生自身主观原因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5~18岁之间,属于青春期。这段时期也是少年儿童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期。由于其生理、心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中职学生家庭原因
首先,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会形成不良行为。家庭若采用骄纵溺爱的方式,或干脆放任自流,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其次,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育。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单亲、离异家庭学生相对较多。再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中,家庭困难的学生仍有许多。如果家庭教育引导不够,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就会浮躁、自卑,进而产生偏执、虚伪的心理倾向,悄无声息间诱发一些心理疾病。
(三)中职学生教育环境的因素
首先,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其次,教师的不当教育会引起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部分教师无法在立身行事上为学生做到示范和表率,从而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屑情绪。
(四)中职学生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社会风气、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中职学生还处于成长的阶段,认识处于模糊状态,进而就会对他们形成教育上的误导。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不良的场所,也是引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如何有效地矫正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可实施以下一些策略。
(一)积极营造良好氛围,给学生创造和谐环境
良好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形成向上的自我认知,有利于自信自尊人格的培养。为此,学校要加强各方面环境建设(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课堂环境、宿舍环境、就餐环境、活动环境、实习环境等)。
(二)活动渗透,从容生活
学生情感的体验要依托活动的开展,学校要积极寻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途径,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1.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学校应想办法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关爱活动、读书活动、运动会、文艺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等,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些活动将使学生们在学校内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敢于拚搏的心态。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深化性辅导的过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
3.展开中职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活动。德育美育课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美好性,能体悟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追求真善美,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4.主体辅导,凝聚力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丁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要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其次,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再次,优化心理品质,优化人际交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放大镜看每一个生的优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并以此作为他们自信自尊的支点,从而树立自信,完善他们幼稚的人格。
总而言之,教育大数据可以真正实现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实现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在线学习,提升互动体验,真正实现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最终实现“智慧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储备人才的重担,所以其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职业教育者来说,面对中职学生中目前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状况,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异常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何红.试析新时期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09 (26) .
[2]苏蔚林.浅谈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 (7).
[3]刘恕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 (6)
[4]唐重.浅议中职学生六大心理特点与教育引导[J].科技资讯,2012 (17) .
[5]周华利.对中职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探究[]].中等职业教育,2011 (1).
[6]杨淼淇 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