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构建环保课堂,共筑绿色家园

构建环保课堂,共筑绿色家园

作 者:陈绮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五沙小学, 广东 528000)

   

摘   要: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积极应对环境危机已经全球迫在眉睫的议题。为了实践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的世界观深入人心,将环境保护意识根植于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激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做一名环境小卫士。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环保意识 
一、巧用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学生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喜欢做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有趣的游戏。而教材中插图具体形象富于趣味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明白道理。如教《爱护花草树木》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把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去掉,只剩下几堆黄土,让学生看图,看看这幅图画的地方美不美。然后在挂图上依次贴上花、草、树木等,再让学生观察图画当学生看到美丽的花坛、鲜艳的花朵、成荫的树木、如茵的草坛出现住挂图上时,都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哇!真美啊”。同样的地方,没有花草树木使人生厌,有了花草树木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两种不同侧面的对比,产生的效果是很明显,学生通过既直观地感受到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又激发了学生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学生因看图而感受到美,有因爱美而自觉地保护和爱护花草树木。
二、利用教材进行情景教学,领悟环保意识
教学中,我把课文里的事例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情境变“静”为“动”,“角色换位”而“引发共鸣” 一如在《爱护花草树木》中,让学生扮演受到伤害的“小树” 体验“小树”被人摇曳.被人折断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感受,让学生在扮演中去体会、去认识,并运用观点,将他们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为了把课堂行为训练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我号召全班学生积极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成立绿色小分队,人人争当爱护花草树木的小卫士。
三、通过扩充教材培养环保意识
教材相对于生活总是滞后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内容适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扩充教材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让教学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前瞻性,极具生动性、充盈性和创新性。这样,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更加浓厚,更乐于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体验生动情境,畅所欲言,表达真知灼见,分享生活心得。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环保意识
(一)要使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行动,就得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认识环境。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图画、录像和小动画、数据资料等形式,展现环境的状况,让学生感受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如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先放了一段环境优美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图片资料,先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接着画面一转,播放人类无意或有意破坏环境的录像、二十世纪十大环境公害的相关图片;上《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播放了 98 年的洪涝灾害、2004 年东南亚海啸过后的悲惨场面、汶川地震过后的场景、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学生看了、听了以后,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知道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地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了许多可怕灾难,使学生体会情感、激发热情, 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二)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检查自己运用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运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浏览Internet,从网上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即使教材内容和训练要求得到延伸,又使小课堂向大社会延伸。
五、开展多样化课堂延伸活动,养成环保习惯
小学阶段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机,可塑性极大。我们抓住这一特点,从环保角度着手,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 1.开展演讲、竞赛等活动,激励学生搜集环保知识,积累环保经验; 2.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植树造林活动,为家乡增添绿色”、“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资源”、“捡拾塑料饭盒及塑料包装纸,消除白色污染”、“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减少水和大气污染”、“节约每一滴水,循环用水,一水多用”、“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积极参加环境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环境,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开展“扔下一片垃圾可耻,拾起一片垃圾光荣”、“评选环保小标兵”、“摘环保小星星”、“本星期我的环保活动”等活动,激励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4.通过开展“最佳环保设计师”、“垃圾处理好点子”、“资源利用我有高招”、“我是环保广告设计师”等活动启迪学生智慧,提高环保能力。
六、紧抓社会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环保文明素养
时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17年前SARS的记忆还历历在目,因口腹之欲引发的疫情再一次让我们自尝苦果。这起由买卖、食用野味引发的疫情再次警醒人们,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高孩子环保生态文明素养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自身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步伐却没有跟上。一些生活陋习仍没有改变,甚至滋生助长了畸形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吃野味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是人类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保护环境,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丛玮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教学探析》[J]期刊论文﹒《江西教育》, 2017-06-21
[2] 陆全贵﹒《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模式浅析》 [J]期刊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