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课堂教学模式中交流探究的重要性

浅析课堂教学模式中交流探究的重要性

作 者:徐桂玲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二金紫学校,广东 529080)

 摘   要: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绝对”主导位置,而是将学生的地位逐渐的提到主体地位上来,通过交流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学习交流中,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关键词:交流探究;教学模式;学生;教师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探究的过程与意义,从而阐述交流探究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像六年级的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压力,而在知识上已经能够相对系统的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也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与其交流探究,帮助其提高求知欲、锻炼形成科学的思维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及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会归纳
现阶段的学生,其除了课本内容知识外,学校也为学生定制相关的习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生被迫面对来自于家长或者补习班给设定的习题,而学生在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源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归纳能力,很容易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性习题,浪费时间,或是单纯的钻研片面的习题,让复习变得不够全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帮助,帮助学会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泊船瓜洲》: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发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通过揣其情,出其境,自然读出其味。诵读这段话,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联想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类、搜集数据、查阅相关资料来讲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学会提出疑问
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表示没有问题”,那么实际说明有很多问题,学生并没有对课本知识“吃透”。因而在阅读时,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或者是老师在剖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查阅相关资料,找到对应的答案与老师进行交流。例如:张籍的《秋思》。提出疑问:作者是张籍,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怀?虽然整首诗在讲述乡愁,但是文章并没有着重点缀,却让人感到作者满满的愁容,是怎么做到的?用怎样的手法来做到意形相融的?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来表达作者的乡愁的?等等,学生在找寻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不仅可以对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渐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分析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例如:《长相思》整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文中所描绘的风雪声真的打扰到作者休息了吗?作者为什么在家乡没有听到类似的声音?为什么作者着重强调家乡没有类似的声音?此文通过描述风雪来暗示什么?朗读时又怎样的韵律?在阅读时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阅读?文章的整体结构有哪些?怎样排布的?等等,只要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里程碑”。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三、制定学习方案
在学会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学会提出假想,在提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探究或者是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探究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无论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都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冲击力”,让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与创造力。任何的灵感都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而是突然的、偶然的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提出假想后进行有效的推理,那些看似“不完美、不合逻辑”的方式方法,实则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有对应的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首先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的,然后通过探究学习内容来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其次在实施具体计划时,增加对应的探究性实验;最后通过设定完整的过程,来讲最初的想法细化、具体化、可执行化等,变成最后的行动。
四、学会论证与评估
我们将任何一次的学习都视为一次完美的“实验”过程,而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论证信息,及那么这些提供辅助的资料是否具有可信度,则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通过评估后,才能够确认最后的论证结果是否与原本设想的相一致。例如:在学习《长相思》时,有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与文章有哪些呼应?作者纳兰性德,在作此诗时是多大?其现实中做此诗是怎样的背景,在此文中看似作者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的宏图伟业,实则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学生通过自己的评估,来引发出新的探究性交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提出的观点更具有可信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估创造力、辩证性的思维思考能力。
五、合作
在交流中一定会涉及到合作,这也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来讲自己观点与其它学生的观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在听取别人的观点时,可以互相给予评论,学习,学会尊重对方,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老师在指点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聆听者,而是参与者,通过这种全员参与的互动,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播”,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简单的学习,而是积极的、趣味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交流是需要双方的,双方共同参与,才是真正的交流,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标,而在交流中却又体现着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交流探究的作用。
结束语
在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制定学习方案与计划、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其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变成真正的参与者而非被灌输的聆听者,让学习变得更加趣味与有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教师尝试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俊仙.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胡波.新课程下探究性学习的再思考[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2007. 
[3]胡久华,王磊,胡晓红.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基于我们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02(11):12-15. 
[4]谢建玲,迟海洋.“导学-探究式”课型设计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1(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