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析 ——以统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
作 者:赵莎莎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广东 佛山 528311)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单元和议题式尤为显眼,此外,这也指导着思政学科教材的撰写。因此,为充分展现新课标背景下思政学科的教学理念,议题式教学不仅应该基于大单元进行综合考虑,也要根据议题要求进行相关设计。因此,大单元视域议题式教学应该明确顶层设计目标、分解关键环节议题和活动安排、侧重支撑条件中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此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思政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政治;教学;社会主义
一、顶层设计:目标设定和整体规划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确定
思政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为主线进行编写的,因此,在开展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学会通过以唯物史观方法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开展教学的关键。因此,大单元教学的顶层设计必须先确定其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科学合理规划其教学方向。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基于顶层设计的教学目标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要求、学生学业考试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所需素养。其中,社会发展需求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在思想方面的要求,促使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情境性,以此使思政学科和社会紧密相联;学科发展要求要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强调教学目标的价值引导,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学生学业考试评价体系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侧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发展所学素养要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实践,重视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四个方面,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关系紧密,缺一不可,只有这四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最大价值。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
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是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指引着教学设计与布局。比如在学习“中国中产党的领导”中,该单元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这几方面进行规划,而学习的重点在于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如何理解依法执政?
之所以探讨“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深层原因。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民主革命、建设新中国和实现改革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必然性;通过开展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活动,让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体会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通过访谈优秀共产党人,学习优秀事迹,从众汲取为国为民无悔付出的精神力量。
学习“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更好服务人民在思想方面的先进性和所做的努力。通过学习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伟大成就,了解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到底;从学习优秀党员感人的伟大事迹,升华学生思想;通过了解反腐、抗疫等重大事件,分析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深入了解全面从严治党意义。
学习“如何理解依法执政”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党在领导工作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从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指导人民群众、依靠一定的法律治理国家。通过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编纂和修改的过程,认识到党如何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评析时事热点,表明党在领导工作方面的不可缺少;通过走访当地党组织和村委会,了解党的相关措施。此外,为提升学生在此方面的认识,需要通过开展一定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学习最新习近平主席的文件、观看庆贺建国建军的电视剧或电影。
在实践方面,应秉承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的目标,可通过开展项目活动或者课题分析进行分析。在项目活动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板报评比活动、绘画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党的精神和信念;在课题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共产党的理解。
二、关键环节:议题分解和活动安排
(一)大单元教学的议题分解
在大单元教学中开展议题分解是依据“化整为零”的理念,将各单元进行拆解为各议题,再将各议题分解成许多小议题,从而逐步加强学生在各环节的理解。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单元中,新课标和教材通过将单元分为三个议题,因此教学目标在于如何将三个议题分为相关的小问题。为保持学科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分解议题不仅要基于线索逻辑,方便学生进行相关串联,也要根据社会情境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将拆解出来的小问题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相关联,从而增强议题的代表性和情境性。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分解议题无疑必具备须情境性,需要基于现代生活开展相关设计。例如在学习“在“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命题时,可以从生活中搜索素材,如抗疫、抗洪等事件,通过开展相关辩论比赛,如将辩题设置为“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人民安全重要”,让学生在辩题中领悟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对共产党的认同感;在学习“共产党如何依法执政”是时,教师可让学生分为小组寻找相关存在,在寻找中理解党所采取的政治和文化安排。言而总之,分解议题需要将社会、学生和生活相统一,保证议题的价值性、时代性和代表性。
(二)大单元教学的活动安排
根据新课程标准表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属于活动型学科。因此,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中,无论采取单框教学还是大单元教学,活动都是主要教学方式。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不仅考虑空间层面上的整合性,又要考虑时间层面上的环节的承接性,还要考虑素养层面上的递进性。
在空间层面上,大单元教学一方面要开展课堂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开展课外活动(包括网络学习),同时将两者紧密相连,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课堂活动无疑是主要环节,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和黑板报等活动;课外活动是拓展和自我提升环节,可以通过开展研学活动、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相关知识。
在时间层面上,大单元教学活动需要考虑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活动。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单元中,需要在课前活动完成搜集信息和资料的任务,以便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如观看《建国大业》重点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方式是较好的方法;课后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可通过制作专题画报提升学生生素养。
在素养层面上,大单元教学在开展传递接受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理解,采取发现探究式教学和构建教学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传递接受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的传递,让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知识素养;发现探究式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新情境下进行迁移;建构式教学是学生基于自身知识积累和经验,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形成自身的知识理解,在一般情境和结构良好的情境中可进行较好的迁移。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课前整理和搜集信息和资料,梳理教材、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和方式属于接受式教学,小组讨论、辩论是建构式教学,课堂上分析、课后活动学习是发现式探究教学。
三、支撑条件: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一)大单元教学的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关键一步,可以较好评价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性评价,主要采取质性评价方法,较侧重动态性和过程性,因此可以较好了解学生的学习的整体效果,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调整教学计划、方案,促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在单元教学中采取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行为和表现,以此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中,“学习态度与方法”通过评价学在学习中的状态,预测学生的学习心理倾向,同时也在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认可。而“学习行为与表现”主要通过评价学生的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和隐性学习素养。其中,可观察的学习行为一般指显性学习行为,此类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搜集整理信息、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隐性学习素养主要指根据学生在显性行为上对学习理解、应用和迁移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大单元教学的结果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常见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在未实行课改之前,我国教学评价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结果评价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采用量化评价法法,通常通过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较侧重结果性,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反馈。本单元开展教学时可依据新课程相关标准要求、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一定分层性和关联性的单元作业。依据学业水平2要求,本单元的素养水平划分为“让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因此,可通过笔试或项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素养。例如,在学习“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时,设计一定的时政情境,命制时政作业,以此检测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能力;此外,采取鲜活素材,让学生分组表述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领导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有关“红船精神”主题手账,考核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认知,在参与中逐步认同中国共产党,升华学生对党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之,大单元视域中的议题式教学设计需将教、学、评的统一化。在教的方面,要体现单元的整体一致性,又要体现教学的议题式,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从学的方面,不仅要注重在议论中学习,还要侧重在议论中研究和实践,且议且研且做,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评的方面,既要注重过程的动态性,也要关注结果的实现性,促使传递接受式教学、发现探究教学和建构教学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朱天红.高中政治教材“操作平台”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年08期
[2]炫五星·思想政治引领学考模式全面升级[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8年11期
[3]史志明.教学策略的本质及思考[J].现代交际.2020年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