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韩廷辉
(安徽省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中心学校,安徽 阜阳 2362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性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地理学科兼具了人文性和自然性两个方面,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思考问题,达到地理核心素养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了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实际的生活出发,借助科学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可以积极地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对于地理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探究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初中地理教师一些启发。
一、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和优势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分析
首先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基础,教师在课堂中只有提出一定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和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另外就是探究性学习具有着实践性这个特点。在落实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本身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质疑,对问题去分析和判断,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去完成相关的活动。教师不会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后探究性学习具有着开放性这个特点。探究式学习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会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有效的发散思维,不断地掌握基本的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也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的发展。在探究性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而且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
(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A
在传统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比较的被动。但是探究性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应用的过程中自然具有着绝对的优势。首先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这样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另外这样的教学可以打造出一个轻松地教学环境。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之间会在课堂中互相的讨论,也会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活跃。最后就是探究式学习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可以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综合能力不断地提高。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提问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课堂提问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的前提,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的提问,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落实探究式学习。初中地理老师首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可以给到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分析,这样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初中地理教师也要根据地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去设计问题,这样可以保证问题的可靠性。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阳光、空气、水等因素构成的。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其他因素,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让学生引发一些问题,利用这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探究式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要认清楚自己在课堂中给你的地位,避免占据了课堂的主导权,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探究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落实分区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从自然环境还有资源和人口等方面去分析各个地区的问题,在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发生碰撞,能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学生和老师还有老师之间互相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在学习到水能相关知识的时候。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我国地势特点和降雨特点规律,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水能分布的特点和原因,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这样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获得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于课堂知识的总结和复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那么探究式学习中种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安排作业,并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性强的活动性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发展,提升学生自身地理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呈高.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2012,(8):79.
[2]陆志香.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31):155.
[3]王海凤.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