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运用研究分析

小学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运用研究分析

作 者:陈金财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四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3)

 摘   要:朱永新先生在卓越创新论坛上强调,当前的教育管理重任并非在于“如何改革教学”,而是在于如何激发教育的活力、实现教育的创新。对于现阶段的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基础上的教学管理矛盾已经得到解决,但学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借助柔性管理打破传统的管理机制,才能突破当前的管理格局,激发教育的活力。本文从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入手,思考如何借助柔性管理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探讨激发教育活力、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学校;柔性管理;运用;策略
 
一、针对教师的柔性管理,激发潜能
教师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单位,更是让教学活动焕发活力的重要引导者。学校的管理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优先考虑对教师实施柔性管理,在解决当前的管理难题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内部的管理压力,提高管理育人活动的实效性[4]。新时期的教育必须充满活力,有希望,有创造,由此,可优先考虑对教师执行柔性管理工作。
可实施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针对不同能力、不同素质的教师分别落实柔性管理:某甲是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压力大、能力不稳定,虽然有热情,但整体表现不够出色,在对该教师进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以谈话、讲座为手段,定期帮助该名教师汇总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等角度帮助其不断成长,促使其尽早成长为成熟的新时代育人工作者。而对于经验丰富、能力出色的某乙教师,则通过简单的会谈了解其工作状态、家庭情况,在得知其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为其申请补助、津贴,使得这类教师获得“被认可、被需求”的满足感。在后续的职称评定、优秀教职工评定等工作中,合理分配荣誉指标,将某甲评比为校内的优秀职工,鼓励其再接再厉,带领某乙开展中级职称的评定工作,对不同的教师适时有针对性的柔性管理。某甲对这一结果存在异议,本校管理者及时与其进行谈话,指出其存在的经验不足、教学成果不足等问题,在整体上肯定某甲,鼓励其在教学、指导等工作中再接再厉。借助柔性管理制度,考虑教师的内在需求与学校管理的有关要求,完成学校管理任务。
二、针对学生的柔性管理,发挥作用
从学校管理活动的有关要求来看,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由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来完成,与学校管理者并不相关[5]。但就整体的管理任务与管理计划来看,管理者适当发挥作用,能够展现出意料之外的管理价值:一方面,能够在学生群体中提高自身的形象,展现自身的责任意识与尽职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凝聚效应,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新的榜样。另一方面,能够在“基层”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特点,针对难管理、不管理等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管理质量。
在管理者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刻强调学生素质、思想的转变,希望借由管理活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笔者学校存在的管理难、不会管等问题,本校的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工作。某班级内的一名女生常年缺课,但未有辍学的意向,教师反映,其在学习上整体表现属于中等,十分用功。管理团队及时派遣管理人员对该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家庭困难,属于留守儿童。针对该名学生存在的物质生活难题,团队及时与学生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在要求家长及时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为学生申请贫困补助,解决学生物质上的匮乏问题。学生对于学校的帮扶十分感激,管理人员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将感激转化为上进心,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随后,将对个体的引导经验扩展到全体学生的教育当中,设立贫困帮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等制度,针对表现优秀、德智共存的学生开展帮扶引导教育,将对学生的管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增设道德标兵、劳动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对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三、针对教研的柔性管理,全面育人
针对教研活动落实柔性管理制度,能够为教师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平台,在改进和完善原有的教研制度和教研工作方法的同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教研机制落实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6]。对于教研活动来说,柔性管理在总结教研经验、推广教学方法等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教育服务。
学校管理者积极开展教研管理工作,本校以柔性管理为行动目标,以切实解决管理问题为基本要求,为教研活动服务。针对教研活动的特点、任务,本校设计了不同的教研主题,针对“日常授课”“推门听课”“互动教学”“学生安全教育”等话题开展教研工作,确保教研工作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全面提升教研活动的管理力度。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只会被动配合,管理者及时加大管理力度,要求教师主动选择教研课题或给出教研意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对象。在教研环节,某位教师提出,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特点的教学问题,是否需要重复开展教研活动?针对该名教师的意见,本校成立了多个课题,要求教师研究讨论,总结教学经验。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一些能力较差、入职较晚的教师缺乏经验,参与感较低。因此,本校建立了开放和谐的教研氛围,将不同素质、不同年龄的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借助课改沙龙、专题讨论等模式营造科学、合作、创新的教研氛围,并成立了线上工作群组,交流教研经验,确定后续的教研方向,带动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为了弥补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本校定期开展教研反思活动,管理者定期总结教研指导经验,开展反思,思考柔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拒绝“权威主义”。通过对教师、对自身的引导教育,落实柔性管理理念。
结语
作为一种与刚性管理相对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并非水火不容。在借助柔性管理落实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对刚性管理理念中所包含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进行应用,以此来提高柔性管理的执行力,解决管理不到位、执行难落实等问题。在小学学校中实施“刚柔并济”的管理策略,学校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全面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梁好. 在刚性与柔性管理中找到契合点[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5(4):20-20.
[2]胡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呼唤柔性管理[J]. 吉林教育, 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