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字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字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作 者:潘 斐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广东 518000)

 摘   要:字谜,非常适合正处于智力开发期的学生,比如将字谜运用到语文文学教育方面,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如何运用字谜,必须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要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将字汇、情感、趣味统整成谜面,促进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通过介绍传统字谜运用的教学过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将字谜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字谜;初中语文;应用
引言
谜语,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能够流传至今,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字谜教学法的实质就是猜猜读读,在教学中,将谜语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可以使语文课堂获得别样的活力,谜语就如同一抹明亮的色彩,经教师的妙笔一点便使语文课堂这幅图画变得色彩斑斓,巧妙利用猜谜语可以让课堂生色不少。谜语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其对文章的理解水平。
一、传统谜语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传统的谜语最早是出现在夏朝,在春秋战国兴盛,也曾叫瘦词或者是隐语,当时由于诸多列国纷争,百家辩论,百家争鸣,君王性格都不一,许多游说之士和吏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采取一种含蓄的、隐秘的方式来进言,一则体现了对君王权威的尊重,二则可以委婉表达,让人比较容易接受,由此可见语言使用的得当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字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形式,又被人们称为“用汉字做谜底的谜语”。字谜是利用汉字的造字法和规律制成的谜,或者是利用汉字的发声、形态、内涵等特点为谜,并运用字谜特有的解题思路来猜解谜底,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既生动有趣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游戏。字谜,包括谜面、谜目以及谜底三大部分,最巧妙的也是最具魅力特色的当属谜面。谜面往往都是通过采取生动的故事叙述、巧妙的隐喻,形象地准确表达和充分刻画了一定的具体情境或者事物的基本特点,妙趣横生,有些还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厚的哲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自然科学等,通过猜谜,能够充分地启迪和激活人们的才华、丰富和提高人们的认识、开阔眼界。猜谜语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于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去研究和挖掘文学的精髓与其奥妙,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思维,正是因为字谜这独特的魅力,才让笔者注意到它与语文教学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认知能力不足
由于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不够丰富,阅历比较浅,因此导致其对语句内涵的理解能力不是很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初中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较低,对文本信息的使用程度不够高,比如文章的主题语句、优美词语等,没有利用这些知识强化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1]。第二,推理能力不够好。推理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就是促使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能够和现在所学的知识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使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的影响,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活动还是以教师为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为主,以致在新课标下,教师还是难以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重心还是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并且往往都是照本宣科,而学生只能以听记、训练的方式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些学生能够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但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只是教师的经验而已,没有学生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总而言之,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只重视教材而忽略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将学生当成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三、谜语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一是谜语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运用好谜语教学,可以锻炼人的智力,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了谜语,通过谜语游戏诱导和调动学生对当天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可以在思考谜底的时候开动脑筋、开阔思路,发挥想像,陶冶情操,提升自己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建议,语文老师可以在上课伊始,先是在黑板上写下谜语,然后引导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谜底。一个小小的神秘谜语,不但很好地调动和激发了我们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兴趣,还给我们的教学课堂平添了几分奇妙的情趣,更巧妙地说明了它与所学的课文内容是如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成效。
二是通过谜语式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猜谜语这是一种巧妙而又富有趣味的传统文化和娱乐性活动,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努力来调控课堂的气氛,充分利用这些谜语的特殊性对其进行了教学,使得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能够促使原先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量插入文学谜语,是活跃了课堂气氛的一种良好办法。谜语将古老的人类智力游戏、和诗情画意地交织成了一体,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和语言,包容了大千世界和整个人类的思维和智慧。使得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都可以得到了培养,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用它们去装饰这些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得教学更加富有智慧。可见,谜语在阅读时具有很强的兴趣性与启发人们智力的功能,教师倘若能够选择一些适宜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开发水平的谜语,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集学习与娱乐为一体,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学习,会保持思路开朗、思维积极活跃,学习的兴趣也一定会得到适当提高,必将对学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谜语在初中语文教育课堂上的运用
(一)用谜语导入新课。好的教育课堂不是将所有的知识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和传授给其他学生,需要老师结合内容,创新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自发的去学习新内容。好的教育课程形式是成功课程的一半,一个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教育导入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语文本身就是通过引导学习进行推理性提问的过程,加上这种猜谜活动生动有趣,这对于初中阶段的我们进行语文教育课堂而言,无疑被我们认为已经是一种非常生动的一种推理性引入手段。
(二)用谜语巧记我国文化常识。例如,对年龄大点的学生而言,陆游作为宋朝著名诗人,大家可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刚升入初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记得陆游,可能需要通过不断背诵才能熟悉这个诗人,针对该类型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将“陆游”名字与谜语结合,用谜语来表达出来,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对陆游这个古典诗句的名字和意思形成了深刻的感触和第一印象,例如可以出“海外旅行”这一谜面,通过学生们的激烈交流与探讨之后,终于找出答案:陆游。在这样一种使用谜语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有机会逐步形成了对这一名称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三)用谜语理解词义。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表现形式的运用,但也必须要准确地把握语言所传递知识的方法和内核,解析正确的字义本身就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基础[2],如果我们开展了谜语的教学,不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促进我们的课堂充满新意,例如对“卒”字的理解为例,由于“卒”在中国现代古文中非常具有多义,于是,我们便选择了采用这样一种谜语式传统课堂教学手法,迷面上出现了一个谜语:“刘邦见之笑,刘备见之哭。”通过小组的讨论,刘邦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够打败项羽,而刘备最难过的就是关羽死去,两者的共性和相同点也就是“羽死”,而羽加上一个死是直接构成不到一个字的,死还有别的意思来表述,就是“卒”,所以,谜底就是“翠”。这种层层的诱导下,学生们充分地运用了对于字形的认识和理解,猜出了谜底,同时又把“卒”一词的认识和理解得更加深刻。
五、结语
中华谜语,流传至今,显示了它旺盛的命运力。这是一种积极健康、活泼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享受到艺术[3]。综上所述,将谜语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课堂中去自主地学习,打破教材内容和教师讲解的限制,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够变得更加灵活。 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华谜语与中学语文学习的融合并没有受到师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于中学语文学习教育的研究者来说,既是探究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付诸实施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汤海燕. 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科普童话, 2020(21).
[2]曾柳君. 中华谜语与中学语文学习融合的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07(004):P.394-399.
[3]杨德贞.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中, 2016(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