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雁芬 (广东省丰顺县留隍第二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300 )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它是一门既有感情性、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理念是我国中小学阶段课程语文改革的主要思路。老师需要增强革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品质,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对于学生来说,是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所以需要老师语文教学中,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使小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剧本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的知识、新理念的能力[1]。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不局限于权威,而是以自己已有知识积累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地探索,提出了新的观点、新观念。因此笔者结合实际语文教学,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和谐教学氛围是创新的前提,来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土壤
根据曼德勒的理论指出,环境的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认知的提升能够引起知觉觉醒,进而引起情感体验[2]。如何能够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呢?首先,教师必须再课堂上热情、积极、活跃,摒弃学生和老师地位不对等的错误观念,珍惜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用心倾注教授,促进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应该打压讽刺或者嘲笑,而是可以通过讨论和引导来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要避免批评性指责和训斥,创建民主的课堂和教学气氛。三是需要对师言堂的课程教学格局进行突破,避免授课以老师为主的现状,要达到师生之间共同进行讨论、探讨、交流的课程教学境界,通过发出“谁想试试?”“你能回答吗?”等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们一起讨论,提高学生在课程中发表自我观点的勇气,让学生享受到自由活跃状态下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索,构建和谐交流互动的良好的教育气氛。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为学生播撒下创新的种子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源”,善于提出疑问才是学生能够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提出疑问,才意味着学生进行了独立的思考,也意味着他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进行探索和解决。最好的教育艺术是让学生提问,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疑问,一切都以书籍作为模型,以老师的讲授作为标准,就很难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与原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质疑心理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培养自己在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的主要摇篮。因此,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学生要通过以课堂学习作为理论依据,展开了他们想像的巨大翅膀,通过提出问题,培养质疑的能力,使得他们具有创意性的潜在表达能力被充分被提取出来。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剂
怀疑是成功的一半,引导才会成为创新的动力和催化剂。课堂中,学生发表了新观点、新见解,并巧妙地进行了争论正在进行中发生的学生自主思维的金钥匙被打开。教师的知识,思维可能远远小于其他学生的知识和积累合计,课堂上的学生有必要得到充分的动员,教师和其他的学生在一起朗诵、学习,学生和其他同伴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成为促进其他学生发展成长的催化剂。比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一位同学就问怎么去理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鱼”。我让每个学生详细地阅读了课文,首先明确他们对于它的理解,让他们深入阅读、认真思考、寻求答案。
四、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创意能力包括高度的认识能力、灵敏观察能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及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以创新型思维能力为基础和核心。为此,激活我们的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显示,活跃的创意和思维永远取决于大学生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信赖其为主体的追求和探索欲望。因此,语文教育就是直观、形象的实物的投影,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工具,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建情绪、影像、表演、艺术鉴别等课程,提高小学生的认识需要,大胆尝试,大胆革新。一位老师在教完《牵牛花》之后,黑板上出现了山上的牵牛花、树林的野菊、路旁的芙蓉、池塘的睡莲等色彩鲜艳的图画。所有的组合都美丽而和谐。最精彩的是,老师问到:“为了让这幅画更完美,我可以添加什么?”教室里有一排排小手,有人说:“因为画的是蓝天白云和升天的太阳,所以在阳光的照耀下花朵盛开得如此美丽。”也有人说:“可以在草地上或森林里画小屋或小亭,注入生活气息。”老师让学生补充这幅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按顺序说明。这时,每个学生的内容都比课文丰富,语言也比课文富有情趣。
结语
总之,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需要,是增强学生教育实际成效的一种有效路线[3]。老师一定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发挥优秀老师的特长和优势,充分认同和尊重老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主体性和地位,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个讨论的机会让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其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0).
[2]廖善英."心""新"相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7):189.
[3]韩燕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9):0054-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