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分析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分析

作 者:殷玲玲 (扬州市江都区少年宫艺术幼儿园,江苏 225200)

 摘   要: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属于一门特殊的学科,实现了人类情感的表达,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越来越依赖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化方式,借助游戏化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保障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模式;幼儿园音乐;运用分析
 
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游戏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一种活动,给幼儿带来快乐的同时从中受到印象深刻的教育。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结合游戏这一有效教学手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在游戏实践中感受、理解音乐,进而再进行改编或创编更高级的学习,在情感上收获美的陶冶,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审美风格,丰富幼儿情感。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深入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价值,开始注重早起幼儿音乐的教学。幼儿3~6岁这个年龄段很特殊,其身心都处于发展时期。音乐游戏教学不只是使幼儿学习唱歌技巧,主要是使幼儿运用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活动的内在美,从而在游戏中获得生理、心理、情绪等全方位发展,达到陶冶幼儿情操、从小培养幼儿对音乐认知能力的目的。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身心起着重要作用。游戏也符合早期幼儿心理及身体发展的需求。音乐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并且让幼儿产生体会音乐的兴趣、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基于此能够提升幼儿的自身的认知、审美以及想象力,还可以让幼儿的音乐才能更加丰富,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大有好处。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运用
(一)活动内容游戏化
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与活动内容,保障这些内容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能力。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而内容的多样性,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成果,往往需要添加一些创新性内容,以充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内容游戏化。例如,歌曲《小青蛙》由于歌曲名字与青蛙有关,其歌曲内容、旋律等存在一定的趣味性。从歌曲的总体风格来看,《小青蛙》曲调欢快、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包含了青蛙的叫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让幼儿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小青蛙》的演唱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中。
(二)运用音乐教具,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是让幼儿学会唱歌,还要通过感受音乐,学会简单的器乐知识,幼儿园孩子器乐主要以打击乐为主。如在教学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打击乐有碰铃、串铃棒、铃鼓、三角铁、响板、木鱼、沙丘、大鼓等等。在音乐活动中组织幼儿集体教学,以中大班幼儿为宜,可运用4种打击乐器组织组织集体教学。把幼儿分成4组,首先让幼儿认识打击乐的名称,以及打击的方法技巧。然后教学分组学习和练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节奏和节拍。分组练习熟练以后,在教师的指挥和把控下,进行合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整体的音乐感觉。幼儿活动教师要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逐步深入地练习,在熟练以后,教师要把建立的支架撤下来,让幼儿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过程,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幼儿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构建游戏化音乐活动场景
优良的音乐活动场景能给音乐游戏活动营造更欢乐的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可以设置特定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将幼儿带入到设定的环境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对幼儿的想象也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相应的游戏道具,采用幼儿喜欢的鲜艳颜色,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情景,更欢乐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例如,可以准备好角色让幼儿们扮演,例如老师是“兔妈妈”,有相应的头饰和围裙,通过游戏让幼儿明确自身将扮演兔宝宝,然后游戏活动就可以围绕着兔妈妈兔宝宝进行,切实营造出欢乐、和谐的活动氛围。这会增加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构建更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幼儿的可调动性,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欢快团结的课堂氛围中,更主动地吸收音乐知识,形成图像等具象记忆,加深脑海里的音乐知识记忆。
(四)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由于每个孩子自身的成长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家长教育方式各有不同,导致幼儿在各项能力的发展方面的速度与质量也就有所不同。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适当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尊重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独特理解,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表达与自我展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只需要在幼儿游戏与学习过程中做好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全面观察并熟悉掌握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及时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兼顾整体,全面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各所幼儿园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开展音乐游戏化活动,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使幼儿充分享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提高音乐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明煜.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究与实践[J].家教世界,2021(03):39-40.
[2]施家麟.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02):37-38.
[3]杨丰侨.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0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