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作 者:叶玉宣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实验小学,广东 汕尾 516700)

 摘   要:受我国传统教育的不断影响,大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小学生表现要求严格,却忽视了学生德育,不仅对班级管理效果产生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将“以人为本”观念和德育相融合进行教学,使德育在实际教学得到提高,引导小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有效策略
引言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维持日常班级秩序,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还要担负起启蒙学生思想的使命,促使学生成长为健全的“人”。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路径,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落实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以心育人,优化教育环境
小学生初次离开父母的羽翼,心理脆弱,且缺乏安全感,在校园生活中难免因为学习成绩、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而产生焦虑心理。不难发现,教师总是习惯展示自己威严的形象,使学生产生畏惧之心,这可能会便于管理,但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师生关系。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应该是“师者父母心”,即以父母之心关心、教育学生,使得一切教育行为都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树立个人威信或者是完成个人工作。所以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心育人,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心对待学生,打开学生心扉,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例如,为了真正实现以心育人,教师要耐心、细心以及公平心。由于小学生尚不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在校园生活中难免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且常常怯于开口,所以教师就要细心观察学生,观察其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及时和学生沟通;同时,由于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在学习知识或道理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共渡难关。除此之外,教育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存在偏袒心理,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多加照顾,这对其他学生而言是极大的伤害。所以教师要保持一颗公平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只有教师做到细心、耐心和公平心,才能称得上“师者父母心”,才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快乐成长。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德育促发展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集体中友爱和谐、相互帮助且团结向上的氛围有利于引导班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维护班集体荣誉。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其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增强班级文化影响力,构建优秀的班集体氛围。比如有的班主任在教室四周墙面上粘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海报图片,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还可组织内容丰富的诚实、感恩及爱国等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雷锋》《感动中国》《焦裕禄》及《中华好诗词》等经典电影与节目视频,从整体上提高班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同时,班级中有的学生拾金不昧、有的富有爱心且热爱劳动,因而可安排这些道德素养高的学生组成班级德育小组,为纠正班级不良德育行为创造便利条件。比如有的学生借别人东西不还,撒谎弄丢了,此时德育小组成员就可积极行动,了解事件原由,对借东西不还的学生展开教育,纠正其自身问题。利用此种德育方法,学生自主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还可确保学生深入了解良好道德的意义,充分体现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同学对班级的向心力。
三、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发现学生的优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其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各不相同,但是在当前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对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掘造成了阻碍。要知道,该阶段的学生好似一张白纸,其未来有多种可能性,学习成绩的多少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涵盖各个方面,以便学生认识到自己优势,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写字很好看,并且在写作时常常有新颖的观点,那教师可以侧重对学生字迹以及观点的评价,有的学生可能比较调皮捣蛋,但是他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很强,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重在对学生优势的肯定。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是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应局限于某一标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育人的过程,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心育人,做到用父母心去对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总之,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罗江林.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2]赵英.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19(05):41.
[3]户平.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探究[J].新智慧,2018(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