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代弘扬抗疫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时代弘扬抗疫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作 者:刘京京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西青 300387)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悄无声息中逐渐蔓延开来,从一开始的十几例病例到几十例,再到几百、成千上万的肺炎病例出现,全国人民都受到影响,但在中国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之下,在国家领导的带领下,疫情最终取得胜利,并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深刻理解抗疫精神,并深入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本质基于抗疫精神内涵基础上,分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融合抗疫精神的积极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并探讨了融合的具体策略,希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抗疫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2020年无声无息之中逐渐蔓延开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都是极其强烈重大的,在疫情的防控上给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带来了重大影响。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在精神发展领域,人们需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进行精神文明的发展创新,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精神,如何更好地渗透到生活和思政教育中,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 抗疫精神的含义
抗疫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具体涵盖于五个方面。第一点,怀有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使命精神。面对疫情,人民群众心系祖国,不惧怕困难与危险,主动扛起重担,带着为国家奉献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勇往直前。第二点,怀有并肩同行、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在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一直是人民从内心深处秉持着的精神,疫情当前,对重灾地区的支援来自全国各地,主动支援的人群和物资更是数不胜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充斥着,人民齐心对抗疫情。第三点,怀有勇于斗争、坚定信念的奋斗精神。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强,致病性高,但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病毒,医护人员还是始终坚持着为抗疫服务,凭借自己强大的内心以及对抗疫成功的坚定信念,勇敢坚持下去。第四点,怀有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为了更加高效的控制疫情,人民群众始终听党指挥,在党中央政府的带领下,各机关部门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对抗击疫情研究出科学有效的方案策略,降低疫情风险,对疫情的抗击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点,怀有患难与共、砥砺前行的天下精神。疫情的蔓延速度是极为迅速的,许多国家遭受迫害,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已然不只是顾自国,而是主动向多个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为人类的共存亡努力作出诠释,表现出国家的博大胸怀。
二、新时代弘扬抗疫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政治教育内容
在新时代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断弘扬壮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正确理念。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的积极精神,在高校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展开一定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定有着极大的正向引导,让抗疫精神带给学生成长启示,对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影响。抗疫精神,在与高校传播的传统精神做出对比,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将这一精神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对学生印象有所加深,也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资源。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精神上有正确的认知及观念,抗疫精神充分的展示了全国人民的爱国奋斗的精神,团结担当的魄力以及不惧艰难险阻为国家的勇敢精神,在抗疫精神融汇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将高校学生应该理解的理念观念贯彻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大学生更加高效的体现个人价值。
(三)有利于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
抗疫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也为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生了解抗疫的过程,真切的感受体会到了抗疫的精神,便会对这些社会责任以及奋斗意识有着更加深刻地见解与认知,对学生的思想及精神世界促进积极地发展,理论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切实意义。
三、 弘扬抗疫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将抗疫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是对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教育,在引导大学生端正观念的位置起着重大作用。比如说,最直观的将抗疫精神融入到课堂教育的方法,就是可以通过宣讲抗疫精神,通过课堂讲解、幻灯片等最直观清晰的展示方式为学生进行抗疫精神知识的宣讲。而宣讲需要有基础铺垫,这些基础就来自于抗疫精神宣讲内容的知识整理归纳以及整合成相应的宣讲内容,对抗疫内容提炼总结,进行PPT或者视频的加工制造,通过幻灯片、投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丰富起来,将抗疫精神一边进行讲解,深入融合精神与思想的联合。
又如在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以将疫情期间各个地方医护人员抗疫事迹等内容,结合实际的情况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接近生活的体验,最好的情况是老师可以通过邀请到一线抗疫人员来为学生进行真实故事的讲解,真情流露让学生切实更近距离的对疫情故事有所了解,将抗疫情怀及精神深入贯彻于自己的思想建设中。再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抗疫事件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引进全国人民在抗击疫情时的共同奋斗过程,将科技创新对疫情的影响及推动作用相结合,作出抗疫精神的透彻洞悉。
(二)实践与理论结合,将抗疫精神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理解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疫情抗击的实践事件,感受疫情的真实情况以及疫情带来的真实影响,推动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透彻了解。
例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活动志愿者的行列中,利用学生的空档时间,对疫情防控做出专题宣讲或者展览,在这类活动中,通过对疫情知识的讲解宣传,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宣传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更加深刻的体会了疫情知识的内涵。再比如,进行疫情主题调查报告,开展疫情设计问卷,对疫情有社会各个层次的了解,研究并撰写报告,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略到社会各界的疫情知识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有,让学生做志愿者,对于国家需要的地区能够勇敢地迈出自己的步子,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为需要的地区做出贡献,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为人民普及疫情防控及安全知识,自己加深了解,也在同时为有效抗击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强化校园文化基础建设,将抗疫精神渗透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对学生及老师在学校的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也是学生以及老师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在学校的精神、制度以及环境文化中,高校的校园文化基础建设需要长期有引领教育,高校的文化基础教育也是引领高校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
比如,将抗疫人物通过照片、漫画或者文字形式为学生做出展示,在校园的广告栏以及展示栏中做出展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次次不经意浏览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做出校园文化精神的学习。再比如,在校园文化的传播中,校训、校歌起了很大部分的作用,可以在校训以及校园文化的宣传中,结合抗疫精神的内涵,强化校园文化精神上的建设,通过深度透析挖掘以及全面对抗疫精神的拓展,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文化政治教育的综合理念,在校风校训上,强化各优良品质精神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善于正向思考问题,以及在生活中将抗疫精神的勇敢、奋斗精神弘扬发挥,顺势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传播正能量以及正向精神。再比如,高效的辅导员以及校长、院长等领导人物,必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生活的各个细节着手,对精神的正向发展做出由浅入深的影响,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以及院校活动中,积极地对校园文化与抗疫精神进行融合发展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收到精神文化的教育。
结语
总之,抗击疫情的过程以及抗疫精神的形成是中国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疫情抗击的力量离不开国家领导的正确带领,同时也离不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让中国人民为之奋不顾身的离不开人民从内心深处理解的爱国精神及情怀。抗疫精神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与理解民族精神,也可以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抗疫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来,落实该精神理念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并积极引导学习,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蒋福军. 弘扬抗疫正能量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20(2):1-4.
[2]干冀春, 许辰杰. 宣传视角下,如何把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公关世界, 2020, 01(07):77-79.
[3]郭丽娜. 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重维度[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6):27-33.
作者简介
姓名:刘京京,出生年月:1993年11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