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爱国主义
作 者:李 群
(茂名市化州市第四小学,广东 525100)
大
中
小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齐驱并驾,。党中央历来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应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爱国主义的作用和意义,向小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做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爱国
一、少年强,则国强
为什么要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能教人坚持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人生态度;能坚定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的立场;能培养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为国家安全而奋斗的理想,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利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青少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文化等的作用。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教育精神,在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事业中渗透爱国主义是必要之举。
二、以人物英雄形象传递爱国主义情感
我认为应重视以学校为阵地,以语文课堂为主渠道,全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积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有机地渗透以中国近代史和新时代国情教育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学习《郑成功驱逐侵略者》这篇课文时,利用幻灯录像播放有关郑成功驱逐侵略者的场面,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场景模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选取反映当地人民爱国主义思想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富有亲切感,容易激起学生对乡土、人民英雄的热爱,而热爱乡土是热爱祖国的起点。我们广东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尤其是在近代史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它一直是重要的前沿阵地,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为人民,为民族,为祖国立下丰功伟绩,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英雄人物。
如通过新课标教材中林则徐在虎门点燃了熊熊的硝烟烈火,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的教学,从而延伸到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少壮争御侮,老弱同赍粮”拉开了近代中国农民自觉抵抗外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壮举;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拯救国家危亡,慷慨陈词,力主变法的行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此奋斗终生的丰功伟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天下人谋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事迹等等,牢固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要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爱国主义,不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还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建设。让爱国主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无形走向有形,做到有声有色。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赞中国英雄,扬中华精神”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组织以“夸夸祖国美丽山河”为主题的黑板手抄报比赛;纵横古今中国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朗诵比赛等等。从小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内活动等渠道,寓教于乐,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层次,高领域。除此之外,本着课内外充分结合的原则,本人还组织学生到干部、群众中去调查访问,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革命思想教育。节假日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化州市宝山公园里的纪念碑,瞻仰革命史迹,请革命老人或工作人员在场讲革命斗争的故事,并参与整修、美化革命史迹环境的活动。利用这些教育学生懂得祖国的土地、山林、菏泽和古老而常新的思想文化,哺育着每个人的成长。“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激起学生对家乡,对国土的热爱和眷恋。
三、语文课堂上及时引用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过去,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较多通过传统的角度:如国魂教育、国庆教育、国耻、国难和国情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这些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产生了强大的感召人和凝聚力,在我们民族的振兴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在新时代的发展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朝多元化发展,教育仅从旧的精神教育出发是远远不够的。老是“炒冷饭”,跟不上形势,爱国主义的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冷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涵量不能减少,但其时代特色更应该要加强,应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出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到传统和时事相结合。为此,国内的新人新事、新的社会风尚、新的社会风尚、新的科技成就、新的动态,都应敏锐地观察,详尽地了解,恰当地、及时地引入语文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村。例如建党100周年;特别是中国现已现在新的历史方位,各方面都具有重大的进展与突破,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到中国日益强盛;中国“复关”发展动态;永远忘不了的是2020年疫情,为了抗击疫情,全国各地医疗人员、志愿者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也亲临一线指挥部置疫情的各项工作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六年级的学生只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激起爱国的情感,才能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树立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宏伟目标,才能把平时的读书和爱国紧紧地联系起来。相反,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会导致国家民族观念不强,缺少社会责任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浸透爱国主义。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知之深,爱之切”,是令我确信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等途径,令每个学生都知道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土地上的新人新事,从思想上逐渐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令学生领悟到对家乡的热爱,发展到对祖国、对党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并从小立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的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9):45.
[2]陈军.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9):27-28.
[3]李秀梅.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多维意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04):30-37.
[4]余雅鸿.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253-254.
[5]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