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 者:程 敏 (浮梁县蛟潭镇中心学校,江西 浮梁 333400)

 本文为: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9ZXYB022。

 
摘   要:如何实施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我校2019年成功立项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研究》,在建设乡村少年宫、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留守儿童;少年宫;助力;健康成长
教育心里学研究表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导致自卑懦弱、情感冷漠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心理状态,还会进一步反映到学习上,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留守儿童的成长仅关注校内教育是不够的,小学生放学后有自由时间充裕,应该充分利用。建设乡村少年宫,让留守儿童过得充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快乐,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缺憾,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科学定位,使少年宫成为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
乡村少年宫,是学校监管下的校外教育机构,这一本质是不会因所在地区的区别而发生变化的。校外教育应该是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而不是校内教育的机械重复或延伸。小学学习负担较轻,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课后或者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上,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活动,如果只是让少年宫变成“第二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只能接受不合理管束”的想法,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此,科学乡村少年宫的定位,使少年宫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尤为重要。以乡村少年宫的音乐活动项目为例。少年宫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与课堂音乐课学习不同,在活动项目开展前,组织者应首先了解小学生当前的校内音乐学习进度和在音乐上的兴趣,做好活动项目与校内音乐教育上的衔接,保证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积极状态。在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上,要与校内音乐课程有所区别,让感兴趣的孩子们自行选择。比如可以开设当地的特色乐器活动,学唱当地民歌等,把本地文化资源与活动项目灵活结合起来,学生既不会感到陌生,又有一种与校内教育不同的新鲜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自然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师资,保障少年宫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少年宫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带领。小学生留守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再加上没有父母的监管,如果没有有经验教师的介入,所谓“活动”很可能会变成学生“乱玩一气”,看似热闹,实则低效。因此,必须强化少年宫的师资力量。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强化,安排足够数量的教师,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强化,负责组织开展不同活动的教师,应有相关活动比较充分的经验,讲究“专业对口、经验丰富”。同时少年宫要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对教师展开积极培训,努力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同样是以少年宫音乐活动项目为例。在师资力量的引入上,少年宫应该不拘一格,在当地特色乐器演奏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才,可以聘任为兼职教师,保证该项活动能够长期顺利的开展下去,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同时,对于少年宫本来已经配备的音乐教师,可以由外聘人员进行培训,增强音乐教师对本地音乐艺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在其他诸如美术、体育等项目上,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训双管齐下,使得少年宫的活动日益丰富、有效起来。
三、精选项目,提升留守儿童参与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不足,但又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好奇。即使是略显孤僻淡漠的留守儿童,也存在这种年龄特征,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激发。因此,少年宫必须精选活动内容增加项目的趣味性,以努力提升留守儿童的参与兴趣,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入,感受到少年宫活动中的快乐。增加项目趣味性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一些传统项目中加入游戏或竞赛因素,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或在一些活动中,保证教师随时能进行有效介入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校外教育中也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给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充分的发挥空间。以体育活动中的跆拳道等竞技类项目为例。这类活动所能产生的效果其实是很丰富的,如让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他们克服困难、面对强敌的勇气与智慧等要想达成这些效果,不能总是停留在简单的“比划”上,而应积极组织表演或者竞赛,让学生感受热烈氛围,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来说,热烈的氛围能够促使他们打开封闭的心门,积极投入到积极活动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四、特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容易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以致于行为孤僻、缺乏爱心,身心发展堪忧。因此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乡村少年宫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乡村少年宫对于留守儿童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设置针对性强的特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利用我校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参加特别制作的“集体视频聊天活动”,增进他们对父母的理解,缓和亲子关系,推动浓厚亲情的形成;另一方面,结合蛟潭地方资源,特定时间开展特定活动,比如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敬老院为老人献温暖”,“小小建筑师”,争当“蛟潭义务卫生员”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与劳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身心成长。每项活动的开展都要进行做到:有调查,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例如:“小小建筑师”活动,可以先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儿童父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信息,然后组织相应的劳动项目。利用有限条件简单模拟出建筑工地的场景,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工种”,大家通过彼此合作来完成一件“小工程”。此类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又能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改变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心理倾向。
综上所述,乡村少年宫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上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要想把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少年宫建设上付出更大的努力,让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均衡甚至优质教育,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韦情.乡村少年宫:农村孩子的“精神食堂”[J].当代贵州,2017(28):22-23.
[2]汪紫军.让乡村少年宫成为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J].中国农村教育,2016(Z2):41-42.
[3]叶松庆,刘燕.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模式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1):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