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建议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建议

作 者:何鹏程 (贵州大学附中高三<2>班 指导老师:邓晓文 550025)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育出优质的全能型知识人才非常重要,目前的高中生的心理品质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应该从处于最后成长阶段的高中生抓起,积极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品质,在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著、真诚、创造力、领导力。
[关键词]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成长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时期,是我们高中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我们处于高中的阶段,是一个叛逆的阶段,心理发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我们这一代高中生生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从一个高中生的角度来看,目前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观念都会不断增强。所以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目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研究高中生积极心理晶质发展的现状。经研究我们发现,高中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积极心理品质。
1、谦虚品质的培养
目前的高中生非常关注自身个性的成长,同时也关注着自身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点和缺陷。随着高中生对自身的评价日益成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高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高中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因此,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高中生谦虚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悦纳自我,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或缺点,不贪慕虚荣,不骄傲自大,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批评,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2、锻炼坚强意志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就容易犯有始无终的错误。因此,广大教师工作者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人行动的强大动力,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从小事起就开始锻炼意志,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拿出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来。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这一代高中生极度缺乏勇气和创新精神。都有了自我主张性,不再像小学和初中那样积极和主动,在高中课堂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表现为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并且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害怕出错,影响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信誉等多方面的心理。所以,对于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鼓励我们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高中生勇于表现自己。可以通过创设机会,营造氛围来对学生们的胆量加以锻炼。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想法、见解讲出来,注重营造班级和谐向上、竞争进取的氛围。开展各种活动,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冒尖。班集体应组织各类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运动会、卫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争先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大显身手,去实践各种机会,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信心。当然,心理上的健康要有身体上的健康作为基础,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也是一种间接的锻炼方法。表现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活动中,这写活动往往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在进行不断历练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制定明确的目标,及努力方向。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或改变,从而增强成功的体验,最终一定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国内外用人单位接受人才就业所考虑的因素,我们发现:诚信、忠诚、责任、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自信心、激励能力、洞察能力、沟通能力、奉献意识、积极的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更为用人单位所重视。
教师应对学生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既能张扬个性,又懂得遵循规则;既勇于创新创利,又能够回报社会。能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学会让学生做人,在引导他们“正能量”的传播。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等人文精神的基本蕴涵对学生也非常重要,它既关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幸福感、尊严感,也关乎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在某种程度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这里所指的心理学的内容就包含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因此,利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十分必要。
4、培养良好的竞争精神
现如今,没有毫无竞争机制的社会情况,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充沛,但一遇到困难会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在高中教育中要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构建一种团结友爱不乏竞争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来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竞争意识。在平时的活动中,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引用这种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非常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集体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白,能者即时领导者的概念。
对于我们这代高中生来讲,尤其是现在的高三学生,将要面临的是升学和择业的问题,所以需要理性的思考能力,结合我们自身的兴趣、能力、意愿、价值取向等进行谨慎选择。所以,培养高中生持重品质非常重要,并且教育高中生遇事应沉着冷静,理智思考,仔细推敲,谨慎稳重,认真抉择,不轻易冒险。
5、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
由于高中生阶段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都大不同,所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培养中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和抗打击能力是提高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5.1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及时的加以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只有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才能逐步树立自尊心和积极应对挫折、困难的勇气。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视缺点,知错能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可以对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应当每天对学生免费开放,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当今社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长溺爱、激烈的学业压力、学校教育欠缺等,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对此,在素质教育之下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尤为必要。首先应知道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学校教育应不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正确并充分认识、看待挫折挫折。从而降低学生内心受挫的损害程度。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等一些措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有了这些关于挫折知识的心理基础,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就会认真对待。其次,指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教师应给于学生必要的信任,要让学生知道凡挫折都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是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勇气和胆量是克挫制胜的有力武器。一旦真正受到挫折,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绝大多数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认真分析彻底弄清楚产生挫折的原因,然后一一解决,最后调整或创造条件对已有经验加以整合,最终一定可以排除障碍,走向成功。
5.2积极创新改变生活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讨论,手、口、脑并用,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多启迪,从而提出独到见解。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系统体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激励师生的思想,凝聚师生的精神和意志,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品格,最终构建成一个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群体。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摒弃了一些老旧的思想观念,但是对于高中生的心理成长也衍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在的高中生的心理存在许多缺陷,教师应该本着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阶段进行分析,加强对高中生的积极心理教育,促进高中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玲.情商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2]梁丽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1(05).
[3].许远理.论情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