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利用互联网实现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

利用互联网实现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

作 者:黄 丽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莲池幼儿园,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互联网模式下,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对提高幼儿培育质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目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实践进行了阐述,并从深化家园共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构建亲子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营造通畅的家园沟通、提升教师、家长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素养几个方面对互联网模式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分析对实现家园共育,推进幼儿良好习惯培养落实到具体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实践研究
一、 目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是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对幼儿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负责人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需要和家庭进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进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的。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良好习惯家园共育培养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家园教育矛盾冲突。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是文化教育,教育内容应主要以古诗、数学、美术、音乐等为主,而并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良好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是之后学习、生活的基础,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认同,所以产生了教育方面的冲突。第二,家园沟通矛盾。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家园合作中容易产生沟通困难的现象,一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学校教育工作不认真,非常敷衍,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带孩子洗手、上厕所、做游戏、叠衣服、穿衣服等日常的生活活动,没有知识含量,和带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导致不能理解教师教育行为;一些教师认为家长无理取闹,根本不懂教育,导致沟通困难,无法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二、利用互联网实现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具体实践分析
(一)深化家园共育理念
哲学中提出了物质本源理论,即意识是在物质层面上而产生的,折射到当前互联网社会情境中,家园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认识到互联网在家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原始环境,也是接触最多的环境,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方面应加强和家庭合作,并能够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和家长建立联系,为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提供有利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交流群,在微信群中发送育儿知识、习惯培养方法等,并和需要帮助的家长进行单独沟通,以此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供保障支持。第二,获取家长理解,达成教育共识。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让家长明确自身每天的工作内容,每天工作计划,家长需要如何配合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等等,比如培养幼儿均衡饮食的习惯中,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发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罗列具体的培养内容,比如首先需要家长培养幼儿均衡饮食的意识;其次让幼儿养成吃蔬菜的良好习惯;此外需要家长共同配合,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等等,通过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的引入来培养幼儿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利用互联网构建亲子互动平台
幼儿园教育中既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发挥幼儿园自身的教育优势来做好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此应借助互联网来构建亲子互动平台来共同完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培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幼儿园亲子活动,将家长融入到网站平台中。比如以微信为载体来构建幼儿亲子活动,幼儿家长也参与其中,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活动目的,为更好地加强家园合作提供有利条件;第二,在平台中引入家长合作渠道。比如设置调查问卷,设置课后跟踪内容填写等,让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第三,借助互联网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实现家园共育。很多家长对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没有正确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获取相应的知识进行学习,幼儿园教师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来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进而让家长参与到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中,为更好地发挥家庭育人力量提供有利条件。
(三)利用互联网营造通畅的家园沟通
互联网模式下应构建通畅的交流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沟通方式,打造通畅的家园沟通,为更好地了解幼儿情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提供保障支持。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通讯设备来和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发送幼儿在校照片、视频等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情况,并指出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和家长进行合作;对于一些统一的消息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来传递相关信息等等,不仅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还能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为更好地将家庭融入到幼儿习惯培养中提供有利条件。此外教师还可以罗列家长关注的问题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打消顾虑,积极地参与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培育工作中。
(四)提升教师、家长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素养
互联网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应具备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更好地展开幼儿培育工作,对此一方面需要积极地展开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使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并设置互联网办公要求,使教师习惯这种办公方式,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互联网办公中。另一方面应对家长展开指导工作。和家长沟通中,教师应对家长进行引导,并要求家长熟悉学校办公软件,能够熟练操作,掌握软件中的各种功能。比如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微信办公软件,教师的很多工作都会在软件中体现,家长通过软件接入,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校情况,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育人工作。
结束语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重视和家庭的合作,实现家园教育合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互联网在家园教育中的重要性,获取家长理解,达成教育共识,将家长融入到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体系中;并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亲子互动平台、打造通畅的沟通方式等等,以此形成系统、科学的家园合作体系,为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实践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海玲.家园共育推进幼儿文明如厕习惯养成探讨[J].成才之路,2021(06):108-109.
[2]张晓玲.“互联网+”家园共育  模式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2020(30):53-54.
[3]管琳.浅谈利用互联网实现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2020(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