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作 者:姜秀娟 (山东省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252000)

[摘   要]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以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教育   思维方式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的一门新科学,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上信息的交流是全球性的,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成千上万的信息资源公布在全球数百万计算机上,由先进的信息网络联结成一个开放的整体,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这种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可能。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网络文化的形成,把学生的思想触角伸出了校园,引入了广泛的社会空间,弥补了原有校园文化覆盖面不广的缺陷。网络文化为更大范围内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开拓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下决心、花气力建设好自己的网站,让那些优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文化建设中去,那我们也一定能够吸引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来访问网站,接受健康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趣,坚定理想信念,达到教育的目的。网络有利于学生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不同年龄、志趣、种族、民族、国籍、宗教信仰、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生活习俗的人,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自由穿梭,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网络的这种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的近乎于完全的自由与平等,使得众多崇尚自我,标举创新的现代人乐此不疲,迷恋其中。学校必须及时把握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学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网络文化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面对学生网民真情、真心的流露,也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交流和德育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学生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他们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使得学生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健全。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学校可根据社会各时期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以积累,实践能力得以锻炼。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思想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了丰富资料的来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
在网络环境中借助虚拟技术帮助,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得以隐藏和篡改。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是非辨别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尤其是泛滥成灾的色情信息,网民的心理将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我国性健康教育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许多大中学校都没有开设性教育课,学生缺乏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的变化,这些不健康的色情信息,容易引导学生心理畸形发展,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和产生。更有甚者,一些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完全沉醉到虚拟的世界中去,忘记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了解,忘记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要承担的责任,这种不能自拔的极端的行为就演变成了独特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另外,网络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减少,亲情、友情开始变得淡漠,这更容易使人在现实中倍感孤独,从而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互联网进入校园形成网络文化后,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不再只是家长的唠叨和思想政治者、德育工作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来自整个世界、社会的影响。正因此我们总感到现在的子女、现在的学生思想状况要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传统的工作方式总不那么奏效,甚至会导致心理逆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和学生间缺少平等的、真诚的心理交流而惯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单向直达式的教育方式。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带来的强烈冲击,深刻地改变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到传统德育的主导地位。来自互联网的纷繁复杂、浩瀚丰富的网上信息,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巨大的文化包围圈。
因为网络的普及是时代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利用好网络,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介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