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与探索
作 者:胡剑宇
(顺德桂洲中学,广东 528000)
大
中
小
摘 要:2017年度,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新定位,即“三适应一奠定”: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奠定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文件明确要求在高中阶段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规划。因此,引导学生树立生涯意识,探索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专业和职业,学会选择,发现优势,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高中阶段正是生涯发展的重要探索阶段,对于学生高中选科、未来大学的专业选择、职业目标和人生规划都有深远的意义。踏着立德树人的坚定步伐,在“适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基于师生共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显然是一次新的探索,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就如同一场“及时雨”。本文笔者将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适才教育;生涯规划
长期以来,高中阶段的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使得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意识远远滞后于相应的需求,呈现出择业意识淡漠、社会知识贫乏、发展方向兴趣分化不明显以及择业观念偏差等诸多问题[1]。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对未来的选择不是从终身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的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引起重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
“适才教育”即适合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教育。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是为学生幸福人生而奠基的教育。我们认为,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涯指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退出的全部过程,而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早在2017年,我校走在前列,以申报区级重点课题为契机,开始探索生涯规划教育。面对2018年广东省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我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就如同一场“及时雨”,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挖掘自身的潜能,以便更好地进行选科、大学的专业选择和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生涯意识和促进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生涯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尽早做好高中的学习规划,让学习变得更有目标,更有方向。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学校的生涯教育已形成了立足于家国情怀、世界胸怀、未来视野的生涯格局;肩负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的生涯使命;构建起“做中学”体验式的生涯行动模式。我们有清晰的架构,有专业的生涯指导师,有具体的生涯测评体系,有成熟的生涯指导课程,有接地气的校本生涯指导手册,有覆盖各行各业的职业体验基地,有形式多样的生涯探索活动。以下是我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一矢中的,生涯教育体系化
我校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德育副校长分管,形成以学生发展处为决策中心,心理科组团队和各个年级分管德育的级长带领的班主任团队双线并行,联动全校教职员工力量,通过校本课程、师资培训、实践教育、生涯指导、校企社合作等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此外,我校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及云生涯TM学生发展指导平台强强联合,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入先进的生涯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广东省第二批学生发展指导项目实践基地。学校通过三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探索、实践及研究,搭建本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设计及开发完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助力学生优势成长。基本确定了每个年级的需要完成的生涯教育主要内容和特色实践教育活动,并且长期有序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双剑合璧,生涯教育常态化
2017年,我校成功立项顺德区“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师生共发展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与探索》。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成立了基于理论指导的生涯规划课题组和基于实践探索的生涯规划备课组,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队伍支撑。同时结合我校生涯规划教育实践,2019年生涯课题组编著了《桂洲中学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手册》,将生涯规划校本化,让生涯规划有教材、有课时、有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常态化。
三、三箭齐发,生涯教育渠道立体化
生涯课堂、生涯咨询、生涯实践是我校探索生涯教育的三个主要途径,让生涯教育从生涯课堂走向生涯实践、从集体辅导走向个体咨询。在生涯咨询方面,结合我校的心理特色——绘画心理学,课堂上用绘画把学生的生涯思维通过画面进行可视化,咨询中通过画面将学生对生涯的困惑清晰化。
我校的生涯课堂主要立足于班会课和心理课,帮助学生在高一初识生涯,了解自己和探索社会;高二规划生涯,了解专业和体验职业;高三决策生涯,指导填报专业志愿。同时每个年级每学期都有计划的安排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特点,预设自己的发展方向;到大学中学习观摩体验为主的“游学”活动;到亲朋中开展职业访谈,了解各类职业的发展趋势和能力需求;借助E网通平台了解大学专业……生涯教育的渠道点面结合,纵横交错,更加立体化。
四、四方助力,校企融合模式特色化
依托校友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创建35个职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体验、招聘面试和职业访谈的机会。这些合作单位的行业涵盖面广,包括制造业、财税、金融、传媒、餐饮、环保、电商,广告策划,设计,法律,保险,人工智能,环保、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文化传播、旅游等,其中不乏像万和、伊之密、格兰仕、恒基、必达等知名的校友企业。2019年,我校承办区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分享学校在整合校友、家长、社会资源,推动生涯教育的做法。
五、五位一体,生涯教育活动多元化
生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体验领悟建构出来的。因此,我们通过模拟招聘会、生涯设计大赛、“对话CEO”生涯访谈、走进名企、走进名校,走进社区、职业岗位实习、学农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给予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体验式生涯探索。其中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桂中精英,敢闯敢聘”大型模拟招聘会是我校生涯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可谓亮点纷呈:对标新高考改革,探索教育新思路;参会企业众多,行业覆盖面广,规模空前;HR专业指导,学生真实体验面试场景;“无领导小组”群面环节,考验学生综合素质;得体着装、精美简历、自信面试彰显桂兰学子素质;岗位要求高,激发学子生涯思考和升大信念。
立足于“适才教育”理念,我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积极探索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我校德育的特色和品牌。
(一)规划生动力,高考出佳绩
生涯规划教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有目标、有动力。近年,我校的高考成绩大幅提升,实现了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标。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了激发动力、引导方向、规划落实的重要作用。
(二)规划强能力,品格有韧劲
从实践经验可知,接受过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其能力和品质都要高于一般学生。因为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规划步骤,他们的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主性、自律性、抗压力和耐挫力都要更强。在自我品质方面,更自信、更坚强、更有韧劲。这些后天可贵的能力和品质,为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积攒了宝贵的财富。
(三)规划融心育,品牌显特色
把生涯规划教育和心育工作高度融合,借助“绘画心理技术”,通过绘画把学生的生涯思维通过画面进行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优势。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更彰显了学校德育的特色。
总之,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发展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从而将来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贡献于国家,因此,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石中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修订)
[3] 许军建,王俊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问题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7):78-81.
[4] 黄天中 生涯体验——生涯发展与规划(第三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 孙英杰,田志友,张阳,许红伟.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