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614500)
[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真正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一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知识集中训练营 数学与自然 信心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故事和游戏活动诱发兴趣
1、运用故事。
在一节数学课的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首要环节。仔细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课前谈话时,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极为好奇的故事、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运用游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抽屉原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总有”“至少”,于是我用抢椅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个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探索抽屉原理的知识。
二、拟定科学的方案,实施科学的过程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少教多学,充分提高课堂的高效。
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总是处于倾听状态,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如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克服了单向思维而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1、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教师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以一个圆形图片,一根1分米长的毛线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来表示 ,再过渡用整体来表示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2、让学生得到“体验”。
通过在活动中探究,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和寻求社会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注重让学生运用已“探究”的成果向课外延升,使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通过体验,悟到真理。如在教完了《利息》后,让学生模拟存款、取款,进行活期定期储蓄利息的计算及利税的计算,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和调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探究性学习走向成功。又如在教完了《统计》后,可学生调查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也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实际测量各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各小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并记录所测量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四、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数学
1、通过讨论交流,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
对一个具体问题,可能存在着唯一的标准答案,但获得答案的方法途径却是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鼓励他们百家争鸣,进行交流。当然,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就可以不加干预,相反,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在众多的方法中,探求一种更简便、易操作、更适合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
2、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数学后进生的出现难以避免,后进生不善于参与数学活动、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学习能力差等,久而久之而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他们的想法接近、易沟通,相互之间请教问题轻松自在,可以较少顾忌地质疑问难,相互启迪,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缩短差距,减缓分化。
总之,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 “构建高效课堂”不应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成为我们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领会新课改精神,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真、实、活的特色,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 何鹏程.建立激励教育培养知名教师北教育学院学报.
[2] 方运加.一个被忽视了的目标:做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湖北教育(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