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善待幼儿过错行为 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作 者:钟足贵
(五华县示范幼儿园,广东 514400)
大
中
小
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幼儿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幼儿园。一声声:“老师早上好”开始了美好的一天。 “钟老师,这是我妈妈新买的杯子,是赔给中二班品茶区的。”敏敏在妈妈的陪同下递给我一个新杯子。俯下身子、接过杯子的我抱了抱敏敏说:“你真棒,能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要从头说起。
中二班的区域活动设计有一个“品茶阁”,敏敏特别喜欢去品茶阁,每当轮到她去那个区域时兴奋得不得了。这一次又到了她在“品茶阁”的时候,但这次来晚了,没当上“茶掌柜”,只能坐着当客人品茶了,在图书区的我刚好看到她无奈地坐下来喝茶,脸上多了几分忧愁。但规则就是规则,怎能因为她一个人的喜好打破这个先来后到当“茶掌柜”的制度呢,其他幼儿也应该有机会当当“茶掌柜”的角色。虽然看到了敏敏的失望,但是我决定不插足于他们的活动中。
过了一会儿,闻声听见杯子打碎的声音,孩子们大声地说:“老师,有杯子打碎了。”我走过去拿起碎杯子问:“孩子们,是谁把杯子打碎了?”幼儿们纷纷摇头。我惋惜道:“真可惜,你们看这杯子还是新的呢,就这么被打碎了实在太可惜了。”坐在品茶阁的辉辉说道:“钟老师,是敏敏打碎的。”我看了看敏敏,她悄悄地低下了头。我把敏敏请过来问:“杯子是你打碎的吗?”敏敏小声答到:嗯嗯。“那你为什么要把杯子打碎呢?”敏敏说想当茶掌柜,刘掌柜不同意,然后很生气就把杯子摔碎了。我认为敏敏是没有意识到摔杯子的严重性,以为生气就可以摔杯子,我说:“今天你打碎了一个杯子应该怎么办呢?”她低下头想了想,张口对我说: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摔杯子了。虽然她已经承认错误了,但是我在想,一句“对不起”就“轻易”原谅她了?那么,下次她来迟了还是没当不上茶掌柜又摔杯子后不是可以用一句“对不起”三个字就解决了?
每个幼儿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不同的解决方式和教育方法可能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是单纯地让幼儿说声对不起,还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承担责任?教师或父母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允许幼儿犯错误,但不允许幼儿推卸责任,更不应该帮助幼儿寻找理由逃避责任,这才是减少下次出现类似问题的关键。于是我忍不住问敏敏:“杯子已经摔碎了,一句对不起能让杯子变回来吗?”敏敏愣了一下,边玩边说:“我已经跟你说对不起了。”或许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成人往往注重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不知不觉忽略了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幼儿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损坏别人的物品或者碰撞到别人,幼儿犯错误了往往以“对不起”三个字来解决,“对不起”似乎成了幼儿逃避责任的借口。
说句“对不起”只能说明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愿意去改正,但是不代表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敏敏因为来迟了没如偿所愿地当上茶掌柜,所以自己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忍不住生气摔杯子,所以她对错误的认知非常表面,这时候,作为成人就要让她明白说声对不起之后还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想了想,我心里有了主意,我问敏敏:“假如别的小朋友也想当茶掌柜,其他小朋友因为没当上茶掌柜把杯子摔破了,你会觉得怎么样?”敏敏低下头沉思着,似乎意识到确实摔杯子是不对的。我说:“要不放学时我们跟妈妈商量一下,把你平时吃零食的钱省下来买一个新杯子赔给中二班的品茶阁好吗?”她点点头。放学后,我将敏敏妈妈和敏敏留下来,讲清楚事件经过,特意跟敏敏妈妈说:“赔个新杯子是小事,关键是要让幼儿勇敢地承担犯错的后果,要能为自己的过错买单。”敏敏妈妈听了非常赞同我的做法,于是我们和气地解决了这件事,达成共识赔偿一个新杯子。
第二天一大早,敏敏信守承诺地还来了一个新杯子。她妈妈也再次诚恳地向我道歉。其实这次让她带一个杯子主要是想让她通过这件小事情,明白在生活中做错了事情不要紧,我们要学会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愿意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她长记性,吸取教训,吃一垫长一智。敏敏妈妈听后非常支持我的做法,并肯定我的教育方式很不错,老师能善于利用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体现应有的教育机智。
这件“杯子打碎”事件在家长和敏敏的支持与配合、谅解与包容中圆满解决了,但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很多时候面对幼儿犯错误说“对不起”时都会给予原谅,毕竟幼儿单纯并无恶意,但错误可大可小,不应所有过错都以“对不起”三个字来收场,避免“对不起”三个字成为幼儿逃避责任的借口。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难免会出现“错误”行为,我们要善待幼儿的错误,抓住教育契机,运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幼儿的“过错”,从而让幼儿勇于接纳自己的错误。幼儿良好的行为养成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引导幼儿学会遵守规则,每个人的一生总会犯错,特别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着急批评孩子,我们大人应该听取孩子的“过错”,根据孩子的“错误”引导幼儿,让幼儿适当的承担后果,不仅能正面教育孩子,还能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变化,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从正面原则出发,让幼儿意识到错误,同时保护孩子的心灵,让幼儿的心里种下责任的种子,开出担当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