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全息育人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

全息育人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摘   要:当前,国家教育相关部门提出全息育人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是基础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与核心内容。在全息育人的模式下,德育的教学渗透则需要充分结合这一理念,全面实施和开展。本文以全息教育——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为重点写作内容,分析了全息育人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全息育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序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着对学生知识传递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功能,在全息教育模式之下,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这一载体实施德育渗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研究和探讨全息教育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全息育人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全息育人指的是通过全员参与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德育渗透指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对被教育对象实施思想、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通过被教育者主动的认知转变、感受体会、身体力行等促使渗透的内容化为受教育对象的品质、品德以及道德修养和素质素养。德育渗透具有渗透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强调渐进性和日常的培养与渗透,最终,促使受教育对象形成良好德育品性与德育习惯。 全息育人是一种理念和一种育人模式,而德育渗透则是一种教育行为过程,全息育人的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素质教育当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而德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素和内容,因此,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全息育人构建的系统而实现,全息育人也可以践行和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
二、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首先,在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是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在过去,尤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主要体现的是知识教学,语文教师主要教学生读书和识字,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功能性。而小学语文并非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小学语文应该发挥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全息育人的模式下,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教育理念革新,通过德育渗透和相应的育人教育体现小学语文全面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
其次,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还体现了教育教学主体的转变,从原来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围绕小学生实施和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素养,而这些在传统教学下并未实现,在全息育人下实施德育渗透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根本理念。
三、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一)通过课程教学 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在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全息育人强调“全过程”育人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实施德育渗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小学课本当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师在课文讲解和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字词和相应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挖掘课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以及习作练习、课外时间等,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传统文化教育 普及传统道德理念
在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传统道德理念。传统文化例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蒙学经典当中有着丰富的文化教育意义和德育教育素材,传统文化故事当中也饱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教师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渗透,除了普及传统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普及传统的道德观念。例如,通过“孔融让梨”,让学生认识到孝道;通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让学生认识到纪律性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经典古诗词也具有德育渗透的功效,例如《悯农》当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可以让小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三)课外阅读拓展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在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全息教育理念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教育的立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延伸阅读以及拓展阅读训练,实施德育渗透,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品质,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外,可以向小学生推荐和课程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书目或者篇章,一方面,能够锻炼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课外拓展阅读训练,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锻炼其意志力品质。
(四)课程背景知识 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实施德育渗透,需要通过课程背景知识的教学,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及时实施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内容课文当中并没有体现,例如,作者的事迹、课文关联的故事以及和课文类似的影视作品等。这些课程的背景知识当中也有着德育教育的价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课程背景知识当中教育素材的挖掘,及时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教育全息育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思想品德、政治站位以及文化素养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自我学习,挖掘课程背景知识等课程之外的德育教育素材,便于更好实施德育渗透。
四、结语
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阶段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德育在五育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息育人之下,要加强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注重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全息育人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传统道德理念;通过课外阅读拓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程背景知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参考文献
[1] 崔一松.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三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06):97.  
[2]郭碧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40):37-38.  
[3] 蔡春媚.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J].启迪与智慧(中),2021(05):92.  
[4] 王小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学周刊,2021(17):137-138.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