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向人文素养培育的地方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作 者:徐 红 罗锦亮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上江小学,广东 顺德 528300)
大
中
小
摘 要: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现代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时代新人现代化品质塑造的同时,接受本地优秀根文化的陶冶,打造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新平台。以主题墙文化、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途径实施,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应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发挥作用,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人格、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时代新人培养,让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认识、了解、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品质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浸润功能和教育作用展开思考。
学校地处岭南水乡,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何把先进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的育人要求结合起来,建设具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发挥具有本土灵性和文化的新时代公民,是我们创新发展的课题。我们尝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社团活动、课程设置、比赛活动、走进社区等方式学习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五育并举新时代好少年的同时,认识、了解本土的“根”文化,尝试在培养现代化人文素养的同时嵌入优秀地方人文特质,培养有“地灵”色彩的“杰人”。
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
在引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应该立足于地方,吸取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样才能够将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有效提高校园文化的品质,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和提升,走好文化育人的道路。
(一)地方传统文化的概况
地处南粤的顺德,传统文化丰富而灿烂:桑基鱼塘,龙舟文化(龙舟赛、龙舟说唱),翰墨文化,粤曲,武术,香云纱,乡村祠堂,名厨美食(陈村粉、伦教糕、双皮奶、金榜牛乳),观音堂、自梳女,观音开库,方言,爱国情怀(西海抗日以少胜多战例)……,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底蕴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辩证认识。
(二)甄别优秀地方文化的标准
束鹏芳和董玉娟老师认为:“萌生于中华大地;由中华人民继承与发展;符合现代价值体系且能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未来方向性并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未来的,是兼容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这才可称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宗桂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向思想文化方面,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层次的内容范围,不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笔者认为,衡量传统文化优秀的标准应该视乎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匹配,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需求。我们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注重环境的浸润又发挥养成教育功能,把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中符合具有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审美取向转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质,以扬弃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做到凝练、改革、拓展,注入时代内涵,辅以现代的表达形式,使顺德传统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
(一)在劳动实践教育中传承桑基、美食文化
顺德是鱼米之乡,食材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俗话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指顺德),味数勒流”,这不仅顺德菜的精髓的高度概括,也是厨师们实实在在、默默耕耘、匠心精神的写照。我们开辟劳动基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栽种食材,在播种、护理、收成过程中感受桑基文化,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观察食材和式中物品的变化,从煮熟到煮好到精致。
学生走出课堂,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劳作、收成,体验辛苦、成功与分享,锻炼动手和视觉、味觉、嗅觉的判别能力,感受劳动的成果,培养语言能力。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耐心专注的品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既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书画教育中传承翰墨文化
学校地处顺德勒流南水,是清代画家,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的故乡。苏六朋是是清嘉庆、道光时期广东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别具一格的历史人物画、风俗画在广东美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清代广东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广为流传并且熠熠生辉的。2016年起,举办了28届的勒流街道书画即席挥毫大赛冠以“苏六朋奖”冠名,我校被评为2020年度佛山市书画教育重点学校示范校。(全市仅有7所学校之一)。
书法和绘画我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常常是诗、书、画、印相结合,展示了黑白相间的审美效果,表现了古代文人刚柔并济的特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途径。在书画教育中,我们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书法和绘画创作讲究凝神静气,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克服急躁心理,培养耐心,久而久之,涵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进行的防御外来侵略、桿卫国家主权、加强爱国精神等相关思想、知识、技能的终身教育活动。它不仅能增强公民意识、凝聚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国民的全体素质,与此同时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国防教育不是暂时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常态化的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教育的开展注重全体民众的参与,通过国防教育的开展,提高全国民众的国防意识,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在社会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国教育氛围。
爱国爱家是顺德人民最为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顺德这片土地上,革命先驱尢列(尢 :“尤”的古体)、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旧寨塔之战、西海大捷等国防历史故事是顺德人民深切爱国、爱家乡的有力佐证。2019年1月,顺德区博物馆获得“顺德区第一批国防教育基地”称号,我校已成功创建佛山市首个“青少年国防教育示范点”活动,把爱国爱家教育持续开展、不断探索,以更丰富、更深入的形式在青少年当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我们深入发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保家卫国等)元素,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国防展厅和长廊,让学生接受红色基因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涉及到三个层面:第一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第二是爱国主义理论的灌输。对国防相关的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第三是国防基本技能的学习。通过国防教育,学会国防教育最基本的防护技能等。
(四)以社团活动途径传播南狮文化
南狮,又称醒狮。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鼎盛不衰,尤其是在节庆,大家更是喜闻乐见。醒狮包含着音乐、武术、编织、刺绣、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通过二人的搭配合作,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达体意,是最能体现我国民俗民风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我们认为,狮子是一种健康、进取、勇敢和力量的代表,醒狮应该成为是这些精神实质的载体。我们对醒狮文化进行概括提炼、对醒狮的动作难度进行适合小学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创编、简化,结合配乐团队的培训,到了高年级,醒狮社团的在学校喜庆、村居活动等大型活动和有关赛事初试牛刀,往往好评如潮、满载而归。醒狮社团、醒狮体育大课间,既承传了地方优良的民间民俗传统,又培养了学生自信顽强、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醒狮精神,实现“育体”、“育毅”、“育美”、“育人”相结合。
三、培养目标综述
在校园文化平台建设中,我们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单元融入现代化校园,校园文化的盛宴上为莘莘学子呈上丰富而多元主题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元认知能力,选择(涉猎)符合自己兴趣取向的内容,进而扎根发芽,在基础教育这个成长阶段受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成长为具有浓厚有“根”、有现代公民素养而不失成长乐趣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郭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