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激发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之我见
作 者:朱唯瑾
(肇庆市德庆县高良中学,广东 526600)
大
中
小
数学教材采用了最新版本的教材后,该新课标的数学教材更贴近生活实际、趣味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强等特点,要及时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试图提问并克服一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产生创造性问题,多注意一些提问技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多大胆提问,体验成功和产生提问的兴趣及动力。按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本人所教的班级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更具重要性,在数学新课标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到下面的几方面工作。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数学课本采用新教材以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大,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新教材中增添了不少的彩图及形像而生动画面,趣味性较强,符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大。而主观原因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新课标的出现,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也要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因材施"导",这区别于传统的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再只重视教,而是更重要引导作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认为首先要做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热情;其次,是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能力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敞的环境;最后是引导措施具有针对性,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学生服务。对后进生多一点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树立信心,从中培养数学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实验操作
在我教的一个班中,由于该班是一个平衡班,学生的创新能力,接受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情况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力状况等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对他自己而言的最好进步。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的其中一节《有趣的七巧板》时,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七巧板,并按照指定的图案模板拼出图案,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拼图练习,最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来创作图形,实验中互相交流评议。学生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活动,不但巩固了线段、平行线、垂线、锐角、直角、钝角等有关的几何概念及应用,并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这一点在问题意识培养中起关键作用的。
三、树立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目标
要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就先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目标。数学新课标的目的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数学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等。而这一要求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教材中就是很能达出这一要求。例如,新数学教材中增设较多的 "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利用课本中这一内容要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一点活动交流,渐渐启发学生,在一节课中多启发,多引导,是学生做到眼看、手动、耳听和勤思考,适时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从中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形成数学问题意识。
而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自主观察、探索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了解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吸取反馈信息,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鼓舞,多以鼓励为主,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知识更有兴趣,从学习中得到启发,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由“好学”转化为“乐学”。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进而探索出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我就想到了“龟兔赛跑”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先让某同学给大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函数图象(图1)。在此基础上,我再编了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跑着跑着,前面出现了一条河,乌龟直接下水游了过去,兔子没有办法过河,只好跑回起点取回游泳衣,继续追赶,结果还是乌龟先到达终点,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要求同学们根据情节画函数图象(图2)。紧接着,我改变了策略,给出了几个函数图象,让同学们根据图象新编龟兔赛跑故事。例如图5,有的同学就这样编:这一次,乌龟要求来一个刺激一点的,于是他们来到了一个滑梯架上,从滑梯顶端跑下来。结果乌龟来了个底朝天,利用光滑的背壳首先滑到了终点,兔子气得哇哇叫。还有通过图3、图4的练习,明白了谁在谁前面多少距离,谁先出发了多少分钟等等很常见的问题,这样,同学们就主动的去构造数学,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我觉得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做到多方面的工作,少了一个环节就难以完成任务。就象教师在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一样,让学生发现问题、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做到以读引问,以疑解问,以问创新,鼓励他们学会提问题,因为在不断试图提问并克服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才渐渐培养探索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与他们的创新能力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