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规划策略 ——以中山市为例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规划策略 ——以中山市为例

作 者:何 斌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龙头环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规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对推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校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极为有利的。研究者要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可通过“前置学习,储备知识点;全面搜集,汇总研学点;归类分析,梳理研学点;开发系统,筛选研学点;规划路线,调配研学点”等策略,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乡土研学旅行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规划策略
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推进,已全方位融入小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等各个环节。如何延伸到校外,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研学旅行无疑是很好的形式。因此,规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下面,笔者就以中山市为例,谈谈其策略。
一、前置学习,储备知识点
研究者要加强学习,做好前期准备。一是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进理论和做法。如,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教材古诗文优课展、中华优秀古诗文吟诵初级研修班、历史文化研学培训、古诗文吟诵初级研修班等。二是要研究研学旅行方面的先进理论和做法。如研学实践教育优秀典型案例、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东瓯研学》互联网+课程、林州市体育中学《有效开展初中生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研究》等资料、论文,以及参加研学旅行教改实验研讨活动等。三是开展学生、家长及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乡土研学旅行的问卷调查,作为本底材料。
二、全面搜集,汇总研学点
研学点是研学路线的重要载体,因此,规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乡土研学旅行路线,首先要收集当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点。在具体的实践中,研究者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首先阅读相关的系列文化丛书。如,《“Hello,中山”手绘漫画系列(25册)》和《中山客Mini系列(13册)》系列丛书,是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力作,用文字和绘画分镇区介绍各镇区人文、美食、老街、故乡、方言、故事、民俗、旧物等内容,非常适合小学,对研究者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其次,通过查阅镇志、实地考察、网络搜查等方式全方位覆盖,搜集市内优秀传统文化要点。通过以上方式,研究者共计汇总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202项。
三、归类分析,梳理研学点
1.制作《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一览表》。把所有研学点按“镇区、项目名称、类别、二级分类、称号、最佳时间、详细地址”等要素归类汇总。其中,类别有又分“历史文物、主题展馆、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红色基地、非遗项目”等6大类,非遗项目又下设10项二级分类:民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传统医药。此举可大大加深研究者对研学点的细致认识,做到了然于胸。
2.制作“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可视化分析系列图”。借助Power BI、Excel等软件,对202项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进行梳理,利用数据可视化效果,制作系列分析图。一是以镇区类别分布为参考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然后以镇区行政图为底卡通化,标注各镇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数量,制作《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数量镇区分布图》。二是根据镇区研学点数量多少和位置的远近,制作《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片区划分图》。三是结合所有研学点简略资料,升级制作动态版的《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标签云总图》,即鼠标移动到某镇区,会自动显示出该镇区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的概况。三个可视化图表,直观地表现了中山市各镇区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点的综合情况,为研学路线的规划指明方向,理清思路。
四、开发系统,筛选研学点
在上述的基础上,利用Excel软件的“超级表格”和“切片器”功能,制作“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课程自主选择系统”。该系统可以就202个研学点按“片区、镇区、类别、二级分类、称号、最佳时间”等条件进行“单项+单项”或“单项+多项”或“多项+多项”的任意筛选组合,并自动呈现、统计操作者设定条件下的研学路线及数量,满足不同班级、老师、学生、家长各不相同的研学需求,破解不同研学点、不同主题、不同时间范围的无限种组合难以规划的难题,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发挥参与者的自主性、提高策划者的效率性、增强研学路线的科学性。
五、规划路线,调配研学点
利用“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课程自主选择系统”,统筹调度、科学调配研学点,以空间位置、主题类别、时间范围等为大方向主线,规划成型路线。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成型路线还要控制旅程在半天或一天,人数在50人左右。
如:空间位置“西部片区”共有29项研学点,内容较为丰富,则可再细化到该片区的“历史文物”主题类别,筛选出11项研学点,其路线可规划为:西区的长洲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黄健故居→沙溪的探花及第牌坊→龙环古庙→洪圣殿→团益公会旧址→ “期颐偕老”坊→“升平人瑞”坊→肇园→杜婆桥。
下阶段,研究者可立足学情、立足整体,配上路线解说词、研前导学案及多元评价体系,开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乡土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梁艳芳.研学旅行视角下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初探[J].师道(人文),2020(5): 35-36
[2]周璇,何善亮.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J].教育参考,2017(6):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