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作 者:蓝华坤
(广东省茂名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等生理缺陷,认知事物、接受知识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根据聋生以目代耳这一特点和特殊的教育需求,决定了他们对聋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也有特殊的要求。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抓住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聋生视觉这个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精心准备,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聋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生理缺陷;运用策略
一、序言
《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的能力。但由于听觉障碍,聋生更多地利用视觉接受信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对聋生来说,学好语文真是难于上青天。有什么方法能改变传统的聋生语文教学的困难?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聋校语文教学中,它是一种高度视觉化信息传递工具,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具有动画功能,还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对聋生来说具有直观、形象、运动、交互和可重复性,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对聋生的生理缺陷进行有效的补偿。它将教师的“教”与学习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的应用为聋校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为改善聋校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当前,对于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为此,本文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策略进行探讨,意在使更多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促进聋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由于听觉障碍,聋哑学生主要依靠视觉、嗅觉、触觉等来感知和学习外界知识,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途径。聋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教育需求,决定了他们对聋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也有特殊的要求。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把教学信息以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聋生,最大限度地刺激聋生视觉感官和其它感官参与学习,淡化聋生生理缺陷在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聋校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难为易,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育信息以多种形式传达给聋生。运用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聋生的注意力,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提高学习效率。
如给聋生讲授《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可以把索溪峪的优美风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并配上手语说明,使聋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直观、感性、立体地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课文中对风景的描写,关注作者蕴涵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最大限度地补偿聋生的缺陷
聋生在课堂教学中习得语言主要依靠的是语文课。缺陷补偿是聋生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聋生由于听觉上的损伤,失去了听说功能,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尽管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我们可以利用他们长期练就的、强劲的形象思维能力来予以补充。利用图形、图像、丰富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来刺激他们的视觉器官,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完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多媒体技术恰好可以在这方面给以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弥补聋哑学生的听力损失,进一步强调视觉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大量使用图形、图像、文字,再加上丰富协调的色彩,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而启动大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加深、加快理解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能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培养语感
在聋校语文教材中,有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聋哑学生不能亲眼目睹,以往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演示来表达和想象去了解,但聋哑学生又受自身能力、智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及聋哑学生的自身缺陷,进行补偿教学,恰当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活聋哑学生的直观思维。
我们都知道唱歌须要跟着歌曲的节奏才能唱好,假如你不知道歌曲的节奏的话,没关系,你就跟着动感字幕唱,一样能够唱好。我们的聋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看着动感字幕来朗读,这些动感字幕对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在制作《要下雨了》这个课件的时候,就运用了动感字幕的形式来出示大字课文,配合朗读的声音和动画效果,音形结合,图文并茂,在朗读时,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感字幕来感受语音的节奏,清楚地看到语句的连贯和停顿,逐步感知语感。我们甚至还可以把语音的强弱变化也同步标示出来,这样,新奇独特的动感字幕就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强化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语言环境,提高聋生语言感悟力,帮助聋生准确理解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语言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不能准确理解语言,感受语言魅力。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软件直观、具体地展示课文内容,把抽象的静态语言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像可以帮助聋生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更深刻地感受语言魅力。
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和日常交际的主要方式。在低年级的聋生在接受听力康复训练同时,就要开始教授手语。教师在用手语讲授时,学生有时很难理解其中确切的含义,常常出现歧义,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有效进行。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聋生教学当中,低年级教师中用多媒体课件手段来展示教学中涉及到的词汇的现实情景,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和生动地让明白手语所要表达的意义,以及所适用的情景。如利用电脑汉字输入法来识字,先看屏幕上的字(注音)和图片,弱听儿童及重听儿童可同时利用调频耳机听音,然后用手敲击键盘输入,这样既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聋生学习过程中音形义不能对应的难题,又协调了眼、手、耳等感官,达到识字、动手、练脑的目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另外,由于教学软件(或自制课件)可提供大量充满符合聋童学习心理的、能调动他们学习兴趣的随机性的练习题,使得聋童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同一语言信号的反复刺激,从而形成内化的语言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搭建练习说话的平台,让聋生有“话”可说。如在《要下雨了》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动物对话这一个环节,把小兔子与燕子、与小鱼、与蚂蚁这三个情景单独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话练习。特别是小兔子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一情节,小兔子是怎样对蚂蚁说的呢?课文里并没有出现小兔子说话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小兔子遇到一群蚂蚁的情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小兔子对蚂蚁说的话说出来,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广闻博收,开阔聋生视野,丰富作文素材
聋生的信息来源于眼睛,他们眼睛之外的事物就不能或很少途径去认识。传统的手语描述简约、概括,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甚至可能给聋生带来理解上的错位。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可以说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中央教科所特殊教育研究室正拟牵头组建特教信息资源库,相信不久的将来,当聋生打开互联网,能很轻松地从网站中欣赏绚丽多姿的海洋奇观;看到小桥流水的水乡风情;领略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古今中外的信息可以那么直观地展现在眼前,必然可以使聋生获得空前的知识积累,极大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便捷之一是它可以随时为聋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运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并茂的写作素材直观展现在聋生面前,挖掘出有限的写作题材,让他们直观形象的感受事物,教师在讲解素材的时候要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参与活动,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起更多的作文材料,写作文的时候就不至于无话可说。
三、结语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抓住聋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聋哑学生视觉这个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精心准备,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聋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和途径,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聋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