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究
作 者:彭丽珍 谭 毅
(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广东 523000)
大
中
小
摘 要:独洲小学历行数年天文科普教育的开拓实践,在实施教育工作的探究过程中主要面临着物质基础,教学资源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限制和阻碍,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的扶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独洲小学在克服难关后摸索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天文科普教育实施途径。 关键词:天文科普教育;教育特色;实施途径
随着世界格局中的国力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太空科研领域亦将是国力竞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天文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逐步提升。为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方向的演变趋势,培育学生的爱国天文情怀,扩宽学生的科学视野,独洲小学秉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针,在天文科普教育领域探索求真。经过数年的教学铺垫,兼以开展符合实情的教育活动,独洲小学在培养学生天文科技素养的历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实施途径。
一、实践前瞻
为了满足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长线延伸而奠定基础的需要,使学校能够走上品牌特色发展道路,经学校骨干教师团体客观分析,一致同意提升天文科普教育水平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发展思维。天文学是一门精妙绝伦的数理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项生动有趣、引人深思的智力探究活动。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天文学直观链接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阐释着力与秩序的宇宙美感,与生命科学亦有着紧密相连的交互关系,同时现代天文学还是一门与信息科学、电信化技术等领域密不可分的理论学科,尤其是在宇航事业、太空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作为现代社会的小学生,理应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并了解当代的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瞩目成果。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将天文科普教育纳入到了品牌特色创立的发展蓝图中。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前期基础调查,了解到许多学生对于天文学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对天文学知识的掌握相对浅显,他们获取天文知识的途径较少,缺乏参与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的经历,亦缺少天文科普体验活动的实践机会。为了全面推进天文科普教育,学校在开展天文科普教育过程中试图强化体验教学,通过学生的立体感悟提升对天文科普教育的接受程度,然而受限于实施条件,发展天文科普教育的道路仍然漫长。
二、预期目标
(一)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品牌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树立科学且具特色的育人目标,开展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多元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二)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天文认知
天文现象不以人类意志而存在,天文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生产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界中存在的地震、海啸、雷鸣、飓风等天象,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航海航天和极地考察及现代化条件下战争的精准打击等人类活动,都需要天文知识的参与。对天文知识的匮乏,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开展天文科普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提升综合素质、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同时促进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实现科技育人个性化。
(三)创设天文教育特色,深化学校发展内涵
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成员对天文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反映出国家与民族的素质与社会进步。温总理曾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所言的“天空”即为广义的天空,天文自然在内。人类只有学习天文,掌握天文,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是在深入挖掘我校校本文化内源上的特色扩张。我校自2006年成立以来,就开展了不少天文科普特色活动,特别是天文社团的创建、天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开设、天文观星研学活动的开展、天文科普讲座的举办、天文竞赛的参与等得到各方称颂。因此,挖掘我校天文科普教育特色中的内涵特质,提升天文品牌潜力,拓宽特色办学之路,使之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显得尤为重要。
三、面临难题
(一)存在专业设备缺口,物资条件有限
独洲小学前期尚未备妥专业天文器材,如高精度天文望远镜、专业天象图例、天文施教专用场地等,缺乏必要的课堂资源,对于试图开展天文科普教育的教师而言,前期能依靠的施教材料基本只有相关书籍及演示文稿。
在保有专业天文观测设备前提之余,对相关设备的维护费用亦将是影响长期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若因维护缺位致使电气化设备失灵或观测设备镜片磨损等事故出现,势必拖缓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甚至于影响学校天文科普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亟需明确教育活动形式和保障教育实施条件
天文科普教育若只依赖课中讲授,无疑只是使学生停留在知识理论认知的层面,从深层次的体验教育出发,学校仍需推出更多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天文科技文化的教育方式使生获益。
(三)如何从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迁移,使天文特长教育推广普及
在教材和师资资源方面,独洲小学也面临着需要进行专业优化的选择,一是教材须经标准化编排,使后期天文科普教育活动能够循序渐进,有迹可循;二是师资资源亦需作出择优调整,保障天文科普教育的施教质量稳定。
(四)外界伪科学材料及过期资料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影音传媒科技发展飞速,天文科普教育资源虽能通过网络获取,但各处平台可用的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官方平台可用资源更新速度缓慢,品类不足,各类私营平台则存在大量属于伪科学或反智主义性质的影音资料,可进行入库筛选的选择极少。
四、解决途径
(一)争取政府支持,落实硬件到位
独洲小学力求保障实施天文科普教育的物质条件,特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政策帮扶,争取获得政府支持;独洲小学天文科普教育部署计划在获得了上级部门肯定和支持后,独洲小学在校园内先后建成了搭载有专业电控系统的精准天文观测台和用于普及天文科技文化的天文广场,为学生提供好深入体验天文魅力的物质条件。
(二)组织研学活动,促成体验致知
为求使天文科普教育的受教效果更为深刻,独洲小学决定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形式,寓教于乐,使天文科普知识可以凭借其他教育模式深入到学生心中,如通过学校天文台,组织亲子观星活动;通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韶关观测地进行观星活动、前往贵州“中国天眼”天文科技体验馆游历参观等。
(三)组建师资团队,编写校本教材
为保障天文科普教育课堂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独洲小学经过师资筹备工作后,组建专攻天文科普教育方面的教师团队,同时组织教研团队根据本校实际编写专用于天文科普教育的校本教材,确保天文科普教育工作质量的专业层级和有序规范。同步施以普及教学,在独洲繁星天文社团之外的课堂教学中也加入天文科普方面的教育内容,促使不同学级的学生在科技素养方面都能得到稳步提升。
(四)积极推广科普,紧跟时代新知
在推广宣传方面,独洲小学加大对天文科普文化的宣传投入,斥资设立覆盖全校的科技文化宣传版面,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优选兼顾专业精确及通俗易懂的教育材料推广宣传,辅以更新紧跟时代潮流、科技前沿的宣教布置,确保学生能感受到新颖迭代的天文科教文化氛围。
经过数年对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摸索,独洲小学现已将天文科普教育作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的进阶蓝图中,并将持续在该项教育工作中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独洲学子的天文科技素养,为祖国培养太空事业人才的宏图大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Z].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3]刘晓燕, 周小兵. 浅谈天文科普教育[J]. 天文爱好者, 2007.000(010):80-81.
[4] 胡静. 天文科普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83-83.
[5] 宋媛媛, 虞阳. 小学天文科普教育理念初探[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 v.2(S1):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