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初析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大
中
小
摘 要:古诗文可谓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特点非常适于小学生的诵读学习,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着重考虑了古诗选编的题材特点、作者情况、编排形式及编排特点,以期为后面的古诗文选编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西师版;语文教材;古诗选编
一、课程内容选择及编排原则
(一)课程内容选择准则
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及深造学习夯实基础,以此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设置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围绕基础知识展开。小学生作为社会群体重要成员之一,需要具备透过问题察觉本质的基本机能,因此在设置语文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尽量贴近社会生活,以便小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设置还需要凸显学生主体特征,也就是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尽量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二)课程内容编排原则
明确课程设置内容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与组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吸收小学语文知识,因此课程内容编排组合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至抽象的纵向排列顺序讲解语文知识,并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束缚、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引导学生探究社会本质;其次,从语文学科内在逻辑关系入手编排课程内容,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组合课程内容;最后,将小学语文知识串联起来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兼顾民族、地区差异,以便循序渐进的开展课程内容编排,确保相关知识的顺畅衔接。
二、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编排特点
(一)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题材特点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古诗选文题材较为丰富多样,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咏鹅》、《牧竖》、《池上》等富有童趣的古诗词,涵盖优良品德的《悯农》、《惜时》古诗词,描绘送别友人的《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以及刻画征战艰辛的《出赛》、《示儿》等古诗词。每个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选文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的,最终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文字语言的魅力所在。
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由于刚刚接触正规教育,正处于语文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培养锻炼,古诗词创作内容与当前生活存在很大差距,在加上文字语言晦涩难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需要成为确定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题材的重要考量要素。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初步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基本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逐渐提升的认知能力也使得信息提取重组变得更为简单,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古诗词难度、丰富古诗词类型。
除此之外,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确定古诗选文题材的时候还需要兼顾学习兴趣、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这三个维度目标,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确保情感、价值达到协调统一。正如五言古诗《游子吟》将母爱的无私伟大以颂歌的形式展示出来;《望洞庭》则描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壮阔,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自豪的爱国情怀;著名诗人陆游就将他渴望祖国统一昌盛的情感寄托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文中,深沉的爱国之前溢于言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无数首优秀古诗文,这与新课改政策提出的情感、价值相融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每首古诗文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怀,也满足了学生道德修养培育的基本需求。
(二)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作者情况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定古诗文的时候不仅涵盖了典范诗人著名诗作,还囊括了多位诗人的著作诗篇,以此满足不同的道德修养培养需求。最著名的典范诗人莫过于唐代“实现”李白,他凭借极高的天赋创作出了无数首广为流传的古诗文,其中朗朗上口的绝句题材类古诗最适于小学生朗读背诵。晚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古诗文仅有三篇选编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诗圣”杜甫目睹唐代的兴盛衰败,他的诗风过于“沉郁顿挫”且语句晦涩难懂,不易于小学生的诵读理解。除此之外,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吸纳各家之长,选编了一些由苏轼、王维、杜牧、白居易、杨万里等文学家创作的古诗文,以便让学生涉猎类别不同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编排形式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古诗选文主要采取课文展示、习题罗列、诵读积累、拼音呈现这四种编排形式,展示于课文中的古诗选文将语文知识进行了纵向深入,习题、诵读及拼音展示模块罗列的古诗选文则实现了知识的螺旋扩张。上述四种古诗选文编排形式分布最多的就是以课文形式展示,其中低段小学语文课本只涵盖了一篇可谓、一首古诗,高段课本则涵盖两首古诗,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及学习能力进行编排设置的。以习题罗列出现的古诗选文多与课本内容相关联,像西师版二年级下册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课文后面的习题就出现了由崔颢创作的《黄鹤楼》一诗,两首古诗虽然都是描写黄鹤楼的,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深意却天差地别,一首是送别友人寄情于景的情深不滞,一首则是即景生情、吊古怀乡的旷世佳作。
(四)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文编排特点
从古诗选文编排特点来看,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一学年的古诗选文内容相对简单,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没有添加注释,后面的学年为了让学生掌握识字、辨音、明义的能力,开始在古诗选文中添加基本注释,以此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古诗文蕴含深意。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还会给古诗文配上插图,色彩搭配适宜、古诗内容吻合,像《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搭配插图中的人物装束就颇具唐朝时代特点;《送元二使安西》则是以友人手捧酒杯的插图渲染出浓郁分别之情。
参考文献
[1] 徐艳春. 小学古诗教育对学生传统文化感知的培养[J]. 经营管理者,2015: 451.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