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德育要素的西师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西师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原则,通过对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研读分析,围绕识字写字指导、文本内容赏析、语言文字训练、课外阅读拓展、习作评价点拨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此将德育要素逐步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西师版;小学语文;德育要素;教学策略
一、教学实施原则
语文教材作为实施德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任课教师需要熟知教材内容、挖掘德育要素,在遵循教材实施原则的前提下采取适宜手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以此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修养。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规划设计需要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过程方式、情感价值这三大维度,其中情感价值维度目标设定是为了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涵盖的教学目标、编选原则、教学建议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与爱国主义、社会价值、审美情趣相关联的德育要素,以期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虽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德育教学活动总目标,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具体细化,任课教师还是需要认真研读“教学课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及整体要求入手,将德育要素知识细化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二)以学生研究为前提
学生作为语文德育活动主体,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德育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发自内心的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需要对学生德育知识掌握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小学生因其年龄相对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往往无法准确的理解教材上的德育要素知识,这时语文教师就需要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以人文工具为途径
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科而言,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涵盖了人文、工具两大特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过于侧重基础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情感价值渗透的重要性。新课改政策一经提出,很多语文教师开始将语文学科的工具特性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却忽视了人文特性的彰显,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既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特性,还需要适当注入人文教育元素。
二、基于德育要素的西师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识字写字指导
识字写字可谓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基础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写字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遵循美育教学原则,将德育要素与构词规律整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构字奥秘,让学生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美感。高段语文识字教学的课程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用毛笔书写楷书,从中感悟汉字美感。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毛笔字的时候适当融入传统美德精神,例如,左手按纸、右手握笔,双手团结写好毛笔字;在教学“梯”字的时候,左边部首“木”末笔变为了点,以此为右边的“弟”字让出位置,两个汉字互相谦让共处一处,以字明义教导学生学会谦让与团结。
(二)文本内容赏析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编选内容丰富多样特别适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既有赞美自然风光的美文选读,也有歌颂英雄事迹的写实篇章,除此之外历代古诗词选篇也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鉴赏各种类型的文本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对其道德修养进行熏陶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多是凝聚了作者深情实感的文质俱佳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对应素材引导学生感悟文意美感,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养成良好情操。例如在赏析《谈琴姑娘》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突出讲解“勤学苦练”这个词语,以此引导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
(三)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基础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端正态度、升华情感、彰显价值,只有将教材课本深意内化外修为德育感悟,才能真正的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承下去。语言文字训练形式众多,通过课文阅读思考提炼中心思想,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后习题练习理解单元专题,通过语言揣测、联系拓展,对课文语言深意进行分析研读,以此明确单元专题蕴含的德育要素。
(四)课外阅读拓展
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文章数量相对有限,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大纲罗列推荐书单,以此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语文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三峡之秋”后,以同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其畅“游漓江”,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了《草船借箭》、《美猴王》等文学制作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生版四大名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五)习作评价点拨
德育教学不能单纯局限于语文课程学习,还需要延伸于作文写作,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观察分析,将自己对于周边事物及生活的感悟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单元主题都配有对应的习作要求,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研读单元主题文章后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文创作,这不失为渗透德育要素的重要教学策略。传统的作文教学活动侧重于“写作”而忽略了“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德育教学效果。鉴于此,任课教师需要利用习作点评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引导启发,逐步引导其养成良好德育品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字的美感,还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适时进行德育要素渗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外专题思想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推动学生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 华夏教师,2016(4): 12-14.
[2] 陈芳.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20(3): 78-79.
[3] 冯怡婷. 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 科学咨询,2021(3): 43-45.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