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策略

作 者:汤春凤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小学 514100)

 摘   要:积极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奠定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研究实践入手,探讨如何由“创设情境、亲历活动、合作交流、总结导图”切入,串点成线,形成一套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不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往往不是他们缺乏解决问题必需的数学知识,而是缺少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思考、对比、抽象、归纳、推理、演绎等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智慧和应用意识[1]。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技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解决学生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研究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我们的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研究”谈谈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一些策略,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喜欢参与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重视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自主探究。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时,我们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课前我准备了5角和1角的硬币各若干枚,由学生任意取出8枚,并说出8枚硬币的总钱数,然后由老师猜出5角的硬币有几枚,1角的硬币又有几枚。当学生发现老师能又快又准的猜出各种硬币的枚数时,就会产生一种急切探索的心理,兴致勃勃地开始一节新课的探索。 
二、设置“课前小研究”,学习活动前置,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感悟和建构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小研究”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课堂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更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而“课前小研究”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感悟和建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课题研究开始后,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课前小研究”作为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课堂的第一个环节。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课前小研究”:
预习内容:课本58页内容
预习提纲:
一、复习旧知:
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  )条边的总和。
2.说一说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如图1的标注,在卡纸先画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剪下来。
2.如果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我可以这样做: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3.在我的(  )种方法中,我觉得第(  )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    
                                  )。
4.从计算图1的周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  )和(   )。
三、尝试练习:
1.计算出上面第2题中图2的周长,写在下面: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3.想一想:如果已经知道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是8厘米,你能求出它的宽是多少吗?
四、通过预习,我学会了(                     ),
我还想知道的是(                   )。
设置这样的“课前小研究”,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感悟和建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经验交流时就不会无话可说。
三、引导小组合作,学会经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交流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间“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来学会分析评价,总结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优势互补。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呢?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据学习成绩分成A、B、C三类,每个小组再选出一名学习组长和一名纪律组长,精心组织他们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上课时,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组内成员在两个组长的带领下按“课前小研究”的要求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和评价,最后小组长组织成员作出总结。教师则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开展组内的思维碰撞和组间的思维交锋,必要时才进行重难点的点拨和剖析,及时对做得好的小组或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特别是对C类学生发言较多的小组要进行重奖。这样通过合作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可有效加快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四、总结活动经验,明晰知识间的关系,画出数学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感悟和升华数学活动经验
思维导图可以多层次和多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加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内化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效率[2]。例如,在教学《营养含量》时,我设定了思维导图框架:“1.主干:食物中主要有哪些营养成分? 2.二级分支: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人体分别有什么作用?3.三级分支:哪些食物中分别主要含有这些营养成分?”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知识点展现出来,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网络展现出来,可以明确教学重点,有目的、有条理、有层次地展开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纵深推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研究”的实验,从“创设情境、亲历活动、合作交流、总结导图”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学习应用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引领活动,才能逐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 28 (5).
[2]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