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 者:杨光华
(铜仁市万山区教育局,贵州 554200)
大
中
小
摘 要:当下,教育方式不断变革,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好的学习目标。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动手操作。实践证明,经过学生亲自体验的事物,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一些知识的难度也比较大,学好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此外,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通过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细节知识,对数学知识有完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此外,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分组学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学生分派一些数学学习任务,然后让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具体的数学操作任务,这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分享学习经验,还可以交流解题的具体方法。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小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从简单层面上来说,数学是一门应用类的学科,它从生活实际中来,同时应用服务于生活实际。因此,具体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但是这样还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例如:一旦离开了生活实际,学生就不能较好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因此,这样单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较好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我们大家知道,数学的学习目的不只单单是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理解一些定理原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学会总结,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要采取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具体的数学内容。所以,教师要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要做到理论与生活实际完美结合,通过理论和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容易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减轻学习数学的压力。因此,通过开展生活化教育,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数学活动,比如一些数学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记忆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二)引入动手操作,兴趣助学生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学生引入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思考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改变人们对于数学知识枯燥、单调的定义,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中,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量筒、试管、烧杯和水,让学生亲自体验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学生对这些容器充满了好奇心,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水倒入体积大小不同的容器中。有的学生先用量筒量出了1毫升水,然后倒入试管中;有的学生用量筒量出1升水,倒入同样大小的试管中,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对比。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一升水和一毫升水的差距是多少?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有学生提出:一升水可以分成无数个一毫升。那么到底是多少毫升组成一升呢?我们日常喝的矿泉水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大瓶可乐和小瓶可乐用的单位相同吗?学生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动手操作,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借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首先对学具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了升与毫升的区别与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我们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操作力。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总结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堂,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上手操作实践,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科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义斌.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62.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