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与法制教学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之思
作 者:张玉萍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四中学 264300)
大
中
小
摘 要:“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复兴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道德与法制教育能够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供载体,广大教育者应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坚持“德育为先”的道德与法制教学理念,要带动学生的思想品格全面发展,以便使之成为优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文从两个维度出发对家国情怀培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推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教学;初中;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外国的思想不断向我国渗透,虽然有效地拓宽了我国人民的眼界,但也给我国人民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学是学生发展个性、提升品格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制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学生免受不良社会风气和行为影响。广大教育者应善用德育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三观,
一、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包含热爱、奉献、信仰、责任等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在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都具备极强的时代价值。有人将家国情怀比作中华传统文化的“魂”,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中华民族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端正价值三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国思想不断向我国渗透,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学生的家国情怀现状令人担忧:很多学生没有参与社会的热情,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愿亲近并融入社会;有些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严重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还有些学生崇洋媚外,没有正确的价值三观,凡事个人利益为先,完全不顾及社会大家庭的权益。其次,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和国家共同发展。家国情怀是保证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紧密相连:个人发展,国家才能够繁荣;国家富强,个体才能够活得有尊严。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能够借助家国情怀培养帮助学生联系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拥有了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学习将会更有目标,个体发展将会向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并最终促进国家发展,实现个体与国家同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视域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的内容
虽然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中包含很多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操,升华学生的认知或情感,引导学生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但是,教育时间有限,课本容量有限。这导致教育工作难以深入教育内核,家国情怀培养难以纵深化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育者应有意识的丰富教学的内容,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培养成“本能”。例如,在落实《建设法制中国》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建设法制中国和如何建设法制政府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时事新闻或是相关的司法案件,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政府的策略以及个体配合相关工作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和国家的联系,对于培养并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够产生极好的效力。
(二)改变教学的模式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教学以教育者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教学过程乏味无趣,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者已经整理好的知识,不用思考也不会思考。在此种形势下,即便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没有被培养或激发,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的不利。正因为此,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活化课堂教育,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现阶段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能够利用图片、视频等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可以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法。例如,在落实《守望精神家园》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血脉延续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者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国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战狼》、《红海行动》等优秀电影的片段,要帮助学生构建中国价值,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强化学生的强国梦想,使学生对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等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升华课堂教育。
(2)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感知、内化知识。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实践教学法也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落实《和谐与梦想》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中国梦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中国梦相关的资料,利用课下时间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红色博物馆或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邀请优秀军人来学校开展相关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构建中国梦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热血之情,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且健康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者需明确自身承载的育人使命,要不断创新教育的思想、路径,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国的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国家、社会、民族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能够以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富强为个人奋斗的目标,并最终发展成为优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鲍明国.以"三度"策略培育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经典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02):25-27.
[2]范丛红.基于政治课堂培育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以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01):29.
[3]闫金莉.承载家国情怀,让梦想远航——由个案引发思想品德教学中国情教育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5):272-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