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体验式”德育的有效渗透
作 者:黄喜德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广东 510000)
大
中
小
摘 要:体育课重在实践与体验,完全契合"体验式"德育的教育理念,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育体"、"育心"从而达到"育人"的重要教学模式。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简论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内容设定、组织实施、教育评价中的有效渗透,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验式"德育;有效渗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培育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成为了教育实施的目的。体验式的德育,是现代德育教学理念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是初等学校“体验式”德育教学的重要支持。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思维启发和诱惑性引导,主动地参加特定的实践活动,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信心和勇气,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情绪管理,自理能力,发现并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节点,心理上处于幼稚与成熟之间,行为上有时就像一个成人,有时就像一个小孩,缺少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是冲动与懦弱的矛盾体;他们往往有着强烈的社会自尊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面对困难时,容易灰心丧气,不知所措;集体观念时强时弱,是非观念时有时无,随感而起,自我意识强烈;没有勇气面对失败,挫折承受能力弱等。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寻找到切合该年龄段身体、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成为了重点。体验式德育有效渗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正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师是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主导者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始终作为教育课堂的参与者和主人,课堂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扮演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与其他科目的责任是一样的,同样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但是体育教师又是独特的,因为体育教育是一种同时对学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体验式锻炼课程。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其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对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一种作用,更是肩负着培养良好心理调控能力,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责任。体育课堂教师应该要时刻地紧抓体验式德育的有效渗透,以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和依据,结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设计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体育课堂中的一个个德育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即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师生联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信任和理解之上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德和才",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来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来影响教育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个体知识储备日益丰富,情感需求复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依据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效授课,既要改变以往过于强制性的要求,避免一味地传授和灌输。
二、 教学内容是“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载体
随着近年我国初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推进和步入深化,落实"健康第一"的学生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促进了广大学生的整体身心共同健康成长,培养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并努力养成学生终身热爱体育的良好理念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指向性强及思想性全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如:田径运动被誉为"运动之母"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目标,是实现突破自我、坚定毅力有突出作用,在中长跑运动中,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运动"极点"出现的特征,鼓励学生正确地对待,当"极点"出现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适时调整,用自身顽强的拼搏精神战胜这一生理特征,实现突破自我锻炼体质的目的;武术运动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健康生活理念,养成优秀习武道德,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可多借用名人典故引导学生提升爱国、爱民的思想意识;球类运动注重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参与人员通过规划、协作、参与、共享,从中锻炼身体素质,提升坚强、机智、果敢、自制和面对挫折等社会适应能力;体操运动是"力与美"的双重培养,能发挥学生互助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学生形态发育;体育游戏生动有趣,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是调节学习心态,建立自信心,培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合作与共享的德育功能。教师应该要充分结合自己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设置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思考与反馈从而真正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因此,体验式的德育课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培养和渗透就需要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充分结合每一个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符合每个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需要的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体育活动中亲身去体验,在反思中去自我反省,感悟中去内化,进而增强其思想认识,促进他们的道德品格和行为养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体育教学内容是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载体。
三、教学组织实施是体验式育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主要渠道
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堂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目标要紧扣切实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会掌握体育运动基础技术技能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及陶冶美的情操。严谨有序的体育课堂组织是我们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初中体育课堂是最为独特的有别于其它文化科目的一门学科,它以室外体育活动为主阵地,以身心健康练习活动为主要手段,通过这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经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品德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体育课堂活动空间广、运用器材多样、不同班级在同一场地活动等等的因素能够给学生以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实行严谨有序的课堂组织,保障授课环节实施有效,学生参与活动、切身体验效果明显。如体育课堂的器材搬运、场地布置、环境卫生等等可以要求集体共同参与或是指导个别学生合作完成,这有利于提升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堂常规中狠抓纪律要求,从集合、整队、队形队列、队伍调动等方面入手,让个体参与者明白遵守课堂纪律是参与课堂学习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观念;在运动热身环节依据不同的授课体内容可以通过学干带练、集体合练、分组学练等组织方法为学练者提供个体展示机会,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的主要内容部分,通过先学后教、学练结合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切身感受。
因此,教学组织实施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要重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是贯彻体验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体育课堂评价是体验式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保障
传统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知识、技巧以及所掌握的情境性评价往往只是注重对于体育知识、技巧以及所有时间段的评价,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体育课堂主要评价者人主要包括教师自己对于学生的评价,缺乏对于学习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各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重视了结果性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也是传统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知识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的课堂范畴,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增进体育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能力,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和体现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体验式的德育主要注重通过切身感受体验,通过一个全身心地体验的过程来唤醒并将其内化成青少年为自身的一种道德意识和观念,它主要提倡青少年在生活中源于人们的生活,重于在实践中不断地体悟,内化于心,激发青少年自身内在的人生需要,形成了青少年自觉、自主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要求的正确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体育课堂是我们初中阶段学生实际社会和生活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社会生活更把现实和创设性地融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的思想和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得到了凸显,情感的体验也得到了提升。体育课堂评价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体育锻炼价值的判断,贯穿于体育课堂始末的活动。体育课堂评估活动是体验式德育渗透到体育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的每一项活动,身体力行,在自己的体验中对同学进行的自我审视、评议以及正确面对同学之间地互评、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估方式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评活动来建立公正、客观、尊重、包容的良好品德;教师的评价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支撑,教师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始末,教师可以作为体育课堂的指导者,依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以及对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立了评价内容,并针对所需要评估的内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做出评判,激励了学生不断地进步,促使他们更加清楚地明晰了自身的学习状态,改善了学习态度,提升了自我调控能力,更加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锻炼中去,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体育课堂评价的过程无论是自评、互评或是师评都是学习者个体参与体验的过程,通过自我审视的体验、同伴互评的体验、教师评价的体验逐渐形成果敢、自信、自控和合作与遵守、理解与尊重等良好道德素养。
因此,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评价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保障;是发挥课堂主人翁精神,促进学习者学习体育学科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和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保障;是学生直面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公正、客观的处事能力,改善人际交往,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程不单只是炼体的课程,更是"炼心"育人的课程。"体验式"德育有效地渗透于我们初中体育课程,这是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对新课程体制改革对育人进步的一个迫切需要,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重要手段。体育老师们要身体力行,紧抓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设定、教学组织的有效执行、教学评估各个环节,促使全体学生通过切身经历感受到学、练、思考的整个教学过程,把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全部内化成成为健康的精神和心理品格,转化成为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为了成为祖国未来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很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 体 育学刊,2017,24( 4) : 63 - 67
[2]宋祥.初中体育教育德育渗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9.
[3]蔡野.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田径,2019(9).
[4]赵云鸿.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8(0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