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 者:胡 静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杨滩初级中学,安徽 广德 242217)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树立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推广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需要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策略,有力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艰巨任务。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进步。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及没有突出课程的特点等,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显著提升。因此,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素质素养的培养,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进一步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借助时事新闻,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术获取信息和咨询的方式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比较了解或感兴趣的时事新闻扩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了解,不断培养其政治认同感。例如,在教学“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在讲授了课本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后,可以借助近期“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这一时事新闻强化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通过现场视频、文字报道的展示,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态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阐明我国立场: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将继续作出坚定回应。当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该事件后,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促使其政治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决心,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努力奋斗。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步走进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处于构建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例如,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辩论。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段视频,画面中村庄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原因在于工厂废气排放,而这座工厂又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在工厂工作,这样就使得当地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方面产生了冲突。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即优先保护环境还是优先经济发展,并以这两种观点为辩题在课堂中组织辩论赛,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同时参考他人的思考角度去深入分析问题,对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方向,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例如,加强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够实现废气的无污染处理,甚至可能变废为宝,利用工业废气实现经济价值的再创造,通过这样的设想,既能够避免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真正达到现代社会共赢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中许多知识都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不断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法治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交流会,每位学生可以就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过的相关时间开展讲述,并谈一谈自己对法治理念、法治意识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案例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例如亲朋好友运用法律成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经历,这样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法治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通过对法庭审理案件现场的再演绎,不断扩大学生对法律、法治相关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守法观念,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维护法律尊严。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提升、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能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尤燕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2):117-118.
[2]田碧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0,(3):90. 
[3]叶兰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1,(2):111-112.
[4]石雪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