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学物理竞赛辅导中的针对性教学研究

中学物理竞赛辅导中的针对性教学研究

作 者:韩忠义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 528415)

[摘   要]为了适应中学物理竞赛的能力要求,物理竞赛辅导的教学方法应该区别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略作调整。本文从教学方法、学生个体差异等角度,探讨了针对性教学在中学物理竞赛辅导中的应用,旨在帮助中学教师深入思考设计教学方法,出色完成中学物理竞赛的学生辅导。
[关键字]物理教学 竞赛辅导 针对性研究 科学教学

中学教学中开设的物理课程可谓为青少年迈入自然科学的殿堂打开了一扇大门,也是学生们培养和建立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的基石。但是,各人天赋迥异,再加上成长环境、校园以外所受教育和知识积累等等因素影响,必定有一些孩子会在基础物理学习中表现相对优异的天赋和成绩。为了鼓励物理思维能力突出的孩子,全国每年都会举行中学物理竞赛。作为中学物理教师,也应该在选拔和辅导优秀学生参加竞赛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倾向与思维能力等等,运用针对性教学的科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帮助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建立自信。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在多年来在物理教学当中积累和总结下的经验,谈谈在竞赛辅导中如何利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帮助那些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学习能力又较强的孩子更加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物理竞赛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一、针对物理竞赛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中学教育中,物理科目的日常教学和竞赛辅导虽然在本质上都离不开物理知识与思维的教育,但二者的目标却显著不同,因此使用的教学方案也应该有所区分。目前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方案是根据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平均水平来制定的,这种普遍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应对物理竞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深度的要求。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掌握知识并不代表掌握了思维能力。而物理竞赛更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针对性教学此时体现为辅导教师应当针对物理竞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列出的知识点与和考察特点,建立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重视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归纳,在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轻重略作处理。其次把跨学科知识和物理理论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更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启发式教育来解决难度高于正常教学任务的课题与知识点等。同时形成借助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题的心理定势。
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尽管参与竞赛辅导的学生是综合素质和物理思维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但仍然可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1],这也是教学中最常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认知推理能力优异,智力突出,相对其他孩子而言表现得很聪明,但是其数学能力却差强人意;而有的孩子对物理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正常学业之外还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但是自我监控能力较弱,做事情不能够持之以恒常常被外界干扰。这两个例子,一个表现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另一个则是精神品质方面有待加强。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个体能力差异不仅表现在这两方面,但是只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分析其行为特点来找到思维薄弱点,把不同学生表现的问题分层归类,“学”与“教”结合[2],讲授知识的同时适当贯穿德质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并且克服自身弱点。
此处所说的因材施教,在竞赛辅导中的可操作性还是非常大的,因为选拔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一定是相对来讲智力水平高、领悟能力好,同时又热爱自然科学的,同时分派作为竞赛辅导教师的队伍也会相对更富有特色,教学能力突出,因此,学生善于学习,教师善于引导,二者只要配合方法得当,一定能够在针对性教学中收益颇多。
笔者曾经辅导过一名学生,他的学习能力非常突出,思维敏捷和领悟力也很棒,对问题的解析常常独辟蹊径,总能先于他人找到更巧妙灵活的解题方法,但是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交际沟通。这种性格心理过度收紧,如果调节不当会造成正式发挥与日常练习之间的落差很大,常常表现为失常发挥。因此笔者就设计了小组交流活动,利用尖子生与中层学生的互动来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那段辅导课程期间,他常常帮助小组当中帮助解题能力略显笨拙的学生讲解思路,这样,他就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不仅从讲解当中获得的心理优越感和满足感中树立了自信,变得从容不迫,还收获了同窗情谊。
三、针对考试特点培养解题能力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训练从而熟练掌握某种能力。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通过有针对性、集中大量的训练,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考试所要求的能力。笔者认为解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在竞赛辅导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引入模型思维能力,强化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基本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可能没有接触过建模思维训练,甚至对“建模”的概念都知之甚少。因此辅导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建模,学会建立模型的思维方式,还可以结合真题做案例来讲解。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真题中,有很多设置精彩的好题目都可以做建模教学例题。
其次,帮助学生拓宽物理知识涉猎面。参加过物理竞赛的学生们一定知道试题非常贴近生活,实用性很强,与课本上接触的学院派物理知识风格迥异,有的孩子还会对此不太适应。辅导教师带着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来增加物理知识储备,了解最新的物理科技应用与研究动向,开阔视野。除了科普读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读物。
最后,适当做一些习题和历年真题,一本合适的辅导教材能够事半功倍[3],另外历年真题也是帮助学生了解竞赛特点和考试风格的直接手段。辅导教师可以分时间截点给学生布置任务,配以习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研讨,这样学生能够在竞赛前夕熟悉考试模式,临场发挥时就不会因紧张或陌生而失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师会想到用题海战术,这种最原始简单的重复训练方法虽然粗暴而有效,但也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给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另外,很多孩子的实验建模能力表现较弱,但是实验理论又并非知识盲点,这是由于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够熟练的缘故。物理竞赛的宗旨之一就是希望参赛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方法探究物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科学方法的操作既是实验。辅导教学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亲眼见、亲耳听、亲身体会,从而提高实验建模能力。
四、针对学生精神状态补充非智力因素教育
选拔参加中学物理竞赛的学生们,大多数都是智力条件突出的尖子生,但是非智力能力却未必同样优异,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他们显得更为迫切[4]。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因此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前文中提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种类型表现为个人情绪掌控能力的欠缺,此外还有可能体现为发展不平衡的思维品质,比如逻辑性不强、批判性较弱等等。对于前者,辅导教师要加强管理督促,好的教育应该是引导与启发作为第一位,批评式教育只能是辅助手段,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是实施美誉的重要途径[5],辅导教师应该帮助非智力因素略显薄弱的孩子尽快意识到所欠缺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后者,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学习些基础哲学或逻辑学的知识,当然这作为课外补充即可,不必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只要能够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即可。当然,非智力因素不仅表现在文章提到的几个方面,解决方法也要有针对性,此处就不在一一熬述。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物理竞赛辅导经验对竞赛辅导中的针对性教学做出的探究。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考试与竞赛的目的不在于将试卷答满,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不是利用针对性教学方法来帮助一部分物理思维突出的孩子赢得竞赛成绩,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形成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琼;黄致新.在物理竞赛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2] 江华.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科学教育,2012,(10).
[3] 李经祥.浅谈初中物理竞赛队的辅导工作[N].学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