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指导
作 者:张 烨
(攀枝花市向阳实验学校,四川 6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增长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阅读能力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比如说浏览新闻、查阅学习资料、甚至是看商品说明书都离不开阅读,可见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初中是为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打好基础,广大教师应注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群文阅读、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合作教学等方面说明了语文阅读能力应如何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指导
前言
如果说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知识的认知学习,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对于语文方面能力的初步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生活中短视频发达、碎片阅读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能力退化。社会生活的进步对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这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学者要针对新变化创新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提出了几种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增长学生阅读能力
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发展,各种碎片化信息随处可见,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碎片化阅读具有短小精干,阅读便利的优点,但是长此以往,人们的群文阅读的能力会逐渐退化,知识体系难以构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更加注重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将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使学生有侧重点的针对性阅读。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对同类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教学中,同单元的书往往是一个类型,但是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较多,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外的同类文章帮助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学习课本上的文章之后,可以推荐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作为一个知识拓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这个单元中是散文的学习。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对于散文接触较少,相对陌生。对于散文的概念、其中的手法等不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这些知识。介于学生对散文知识的陌生,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充分,印象不深刻。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给学生进行阅读,例如老舍先生的散文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类优秀文章。通过对散文的阅读,了解散文结构,赏析各类散文。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知识的累积,总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在课本编写中的课外阅读推荐部分就能体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当然,仅仅是读也是不够的,为了加强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配合记录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通过手写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或感想边读边记,更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写阅读笔记除了可以拓展学生文学视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以及课本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章,中外名著作为课外阅读素材,经典和名著是世界文学的精华,并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第三单元中,有鲁迅的一篇文章,是《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文章,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表达上有些生涩难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鲁迅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教师要注意不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可以在学生课后任务较轻的时候布置。或者放暑假寒假期间,学生有较长的空闲时间,可以布置一些名著类的书籍。学生写阅读笔记时,一部分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教师教学生一些方法。一般来说,阅读笔记的撰写有多种写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学生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批注,勾画重点语句,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可以尝试画书籍框架,包括文章主线,结构,核心内容等。
三、运用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课堂大多表现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局面。合作学习的模式将一部分文本解读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这种变化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作学习模式也要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首先是要把握适当时机,在合适的时候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次要合理配置小组成员,强弱互补。同时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参与,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加以引导。以避免无意义的争吵,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合作学习的模式方法,合理运用,创新优化,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有一篇名为《春》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们讨论一些课后题,选择一些合适的题目,例如第三个课后题,它让同学们谈谈对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的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统一的,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这类问题就比较适合小组讨论。也许在讨论时,会出现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判断学生的理解是否有错误,不同的观点有没有道理,避免出现无意义的讨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阅读能力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加强重视程度。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变化,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性发展。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系统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志云.初中语文“三步六环”教学模式浅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72.
[2]朱晓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8.
[3] 黄文琴.碎片化学习语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11.
[4] 黎民婷.图文结合趣味多 文本解读效果好——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96-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