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 者:王玉琴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晓村小学,浙江 临海 3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的数感其实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和运算的一种感觉和感悟,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和运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目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数学数感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生;数感能力
数感是数学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数感指的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数的敏锐和感悟的程度,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重要的因素。在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了借助数学活动要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数学的学习重要的就是要能认识到数和运算的意义,借助数和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表达,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数感能力培养具体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并且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借助已经具备的教学经验去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借助情境能够从具体问题出发去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在得到了抽象的概念后可以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比如在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认数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幼儿园的活动,让学生唤起幼儿园美好的回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活动画面,让大家和老师共同去数一数幼儿园中的活动器材。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在图画上数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经历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存在的意义。所以在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过程中情境是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意义,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学生获得数感意识。
二、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天其实都和数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数学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可以自由的完成动手实践还有自由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的大小和顺序还有对应的关系,也懂得如何使用数去表达和传递出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是无处不在的,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会涉及到关于长度、重量单位这些知识的学习。那么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走进操场去测一测和量一量,让学生去感受10米、50米、100米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量一量自己的书本或者课桌,去体会里面和分米的长短。鼓励学生合作,同桌之间互相测一测身高、头围、胸围、步足、立定跳远的长度等等。在学习重量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走进学校的食堂,称称各种蔬菜的重量,感受1斤、2斤、100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学生融入到数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挖掘教材资源,发挥习题价值,强化学生数感
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其实就包含了很多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数感训练的题目和题型,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看教师如何更好地对这些题目进行应用,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去体现出数感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练习从而掌握和学习到知识,同时获得数感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目:小白兔与小灰兔共收了16个萝卜,小白兔分给小灰兔9个,小灰兔说:你剩下的太少了。在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猜一猜为什么小灰兔要说剩下的太少了。那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于16、9、7几个数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数感,又培养了学生在获取数字信息的同时能作出分析和判断的习惯与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交流,丰富数感
数感的培养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表达具体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鼓励学生更多的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建立起学生的数感。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书架有两排,第一排有10本书,第二排有几本书?如果要使第二排的书有24本,你可以添加一个什么条件?”那么学生第一开始想到的应该就是“第二排比第一排多14本书。”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给出的这个条件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三年级学生还给出这样的条件就太过于简单。三年级学习了倍数的知识,那么他们还可以给出“第二排比第一排的2倍多4本。”这个条件。而在学生的讨论中可能有些学生会给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条件,比如从第二排中拿走7本放入第一排,两排就一样多了。而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了数感的丰富,得到了数感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重要的是平时数学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训练,教师要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经过探究和训练,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教师.2020,(25).65-66.
[2]黄涛.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8).99.
[3]黄华英.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