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狄德罗有言“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如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但从读和写两个环节来看,广言读书亦不可行,读后的输出也非常重要,也就是写作。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阅读教学,也要重视写作教学,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方可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下文以小学六年级教学为例,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写作
前言
阅读是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写作是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理解后的表达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亦重视写作教学,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则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接下来,本人主要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是怎样的。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环节,写作是语言输出环节,没有输入,何谈输出。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必要依靠阅读教学。而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练,写作的时候只有神助。虽是夸张表达,但也的确说明阅读于写作而言的重要。故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一方面是依托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是 依托课外阅读,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课内阅读主要积累好词佳句,比如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描写亮丽风景的句子,蕴含哲理的句子。还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积累带有寓意的古诗词,名人名言,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至于课外阅读,则主要通过阅读推荐的形式来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所以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涉及内容也可以逐渐偏向中学化,尽可能推荐全面化的书籍。比如最美名著版本《名著名译名绘版》、有“小百科全书”之称的《自然之子黑鹤精品书系列珍藏版》、格调高雅的《草房子》等。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同时额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为后续开展写作训练夯实基础。
二、立足于语文教材,指导学生仿写、缩写、复述
读写结合强调读后写的活动。换言之即是,以读为起点,以写为终点,将读和写设计成一个起始相连的环状,让读与写无缝衔接。所以,每一次课内阅读都可能成为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机会,每一篇语文课文都可能成为学生仿写、缩写、复述的素材。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深度挖掘适合开展写作训练的教材,找出教材中直接可供学生练笔的内容,比如新闻材料、散文片段,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重构语言,通过复述、概括等形式,重新架构文本内容。此外,仿写是小学生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锻炼学生文本架构能力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要求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写作框架、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内容着手仿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写出更多新颖的文章。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谈感想:说一说文章主要记叙了那几件事情,分别突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读完这篇课文,你是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通过给学生设定一个复述的框架,让学生有思路有方向的感悟文本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描述文本内容,最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编阅读文本
当然,上文提及的仿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但绝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唯一方法,真正有价值的写作指导一定是鼓励学生创新、创编的。而这种创编又绝非胡编乱造,而是给予学生生活认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情合理的改编、创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具有真情实感。所以,在学生掌握一定写作技巧之后,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编,以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完《穷人》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活动,要学生
用上本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续写课文《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情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态度、憧憬和向往,为桑娜一家叙说一个新故事,大胆地想象,自由发挥,不限字符。此外,本人还推荐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并且结合作者的童年谈一谈自己的童年,撰写一篇有关自己童年的小短文,可以是童年趣事、童年糗事、童年难忘的事,将自己的童年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依托这类教学活动,既实现了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同时也起到了锻炼学生“用笔”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结束语
简言之,与其说读写结合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如说其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指导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的教育思想。在本人多年教学尝试中,读写结合让“读”和“写”这两个过程不再孤立无援,而是融会贯通。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灵活机智”,抓住读与写衔接的点,让读写共促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阳鸿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刍议[J].新课程(上),2018,(06):43.
[2]刘巧梅.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8,(16):105.
[3]秦丽.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究[D].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