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 功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作 者:杨 蔚
(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大
中
小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对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中学生大多正处在敏感的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来缓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焦虑和心理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实现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心理健康;积极影响
前言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是指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音乐中所传递出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产生积极奋进的心理状态。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境,始终处于健康的身心状态中,并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如何运用审美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进行以下具体分析。
一、通过音乐赏析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体现不同的情感,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有意识地为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类型及主题的音乐,引导学生赏析各种类型的音乐,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体味不同音乐中传递出的不同情感,从而在欣赏不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并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额人生态度。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欣赏曲目《鳟鱼》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之后,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体会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宝贵。在欣赏《摇篮曲》时,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中轻柔舒缓的情绪,在聆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塑造温柔有爱的母亲形象,在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热爱依恋之情,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心理获得更加积极的影响。
二、通过音乐与学生展开交流
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大多不愿与父母和老师交流,容易封闭自己的内心,传统的说教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让学生更加不愿诉说自己内心的困惑。这种情况之下,音乐中的审美功能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音乐完全可以成为沟通和交流的新方式,且这种方式更加温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利用音乐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而教师也可以顺势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例如,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对班级活动的参与也不积极,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发掘学生在音乐上的特长,给学生创建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大胆展现自我,突破自我。在教师的肯定下,学生会逐渐增强自信,也能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班级活动之中。在这种独特的师生对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纾解,学生也能够在音乐的美学教育中,逐渐形成更加健全的心理品质。
三、利用音乐调节学生消极情绪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情感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来共情学生,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学会放松身心,在适当的休整之后,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为此,教师平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根据了解到情况,为学生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宣泄情感,稳定情绪,调节紧张感。例如,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学生播放一些柔和轻松、抒情性强的古典乐曲,请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充分释放内在压力,调整自身状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之中。
四、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创作者自身不屈的性格及优秀的品质。教师利用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涉,从创作者自身的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或与作品相关的人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更加坚韧不屈的品质,拥有更加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学生们都十分熟悉的贝多芬,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其坎坷的一生,耳聋、受社会等级压迫等,在学生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他的著名乐曲《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会对命运不屈的坚韧品质,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积极的影响。
结语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比较于传统的说教方式,利用音乐赏析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更加易于被学生多接受,也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海鹃.初中音乐课中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7):13-14.
[2]刘真.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上旬刊),2018,(9):151.
[3]宋德会.浅析如何利用初中音乐教学树立学生正确心理健康观[J].情感读本,2018,(17):21.
[4]方丽敏.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功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北方音乐,2017,37(15):135,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