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在实践运用
作 者:陈晓娩 薛志干
(浙江省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田径训练中,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以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在实践运用出发,对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运用的范围、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运用特点与训练要求、重复与间歇训练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进行分析,探索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田径训练;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训练方法
一、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运用的范围
(一)间歇训练法的运用范围
1.高强性间歇训练运用时机
高强性间歇训练通常适用于短时间训练,一次练习不超过40秒,训练过程中人体承受的负荷较大,心率可能达到185 次 /min 左右,训练过程中虽然有间歇但是时间较短,不能使人体完全恢复力量。人体在此过程中将产生乳酸与系统磷酸盐混合代谢,为人体提供能量,此类训练通常训练的是人体的速度和耐力,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成绩,提高身体素质。
2.强化性间歇训练运用时机
训练需要一定时间,通常情况下,训练与主项训练相比较时间较长,分布在38 ~ 88s 或85 ~ 185s 不等,心率达到160或 180 次 /min 左右,训练过程中虽有间歇时间但是身体不能得到充分恢复。人体在此过程中将产生乳酸与系统磷酸盐混合代谢,为人体提供能量,此类训练通常训练的是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提高体育成绩,提高身体素质。
3.发展性间歇训练运用时机
训练的时间比前两种训练都要长,通常适用于训练时长为4 ~ 6min 或以上的运动,心率达到 165 次 /min 左右,训练过程中虽有间歇时间但是身体不能得到充分恢复。身体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训练身体进行耐力扩展等相关的训练,改善身体健康。
(二)重复训练法的运用范围
1.长时重复训练运用时机
训练通常适用于时间较长的运动,一般为3 ~ 5min 不等,运动所需的体能不高,训练复杂性较低,运动有间歇时间且身体能得到充分恢复,身体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有氧和无氧交替代谢模式,主要通过训练提升运动技能和战术。
2.中时重复训练运用时机
训练的时间较长,通常达到40 ~ 120s 不等,运动有一定强度,有间歇时间并且身体在间歇时间内能够得到充分恢复,随着运动训练的加强,间歇时间也将增多且时间加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主要发挥乳酸能的功能机制提供能量,适合用于训练运动技巧、战术技巧以及运动员耐力和肌肉力量。
3.短时重复训练运用时机
训练时长短,往往在30s以内完成一组训练,运动强度最大,运动员负荷较重,以运动员身体极限为运动极限,有充足的间歇时间,能够帮助身体恢复,但是间歇时间不会随着运动项目地进行而增多。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主要依靠磷肌氨酸为机体提供能量供应,运动训练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和短时运动成绩。
二、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运用特点与训练要求
(一)重复训练法运用特点与训练要求
重复训练法训练强度大,训练效果好,训练过程中注重保证训练的效果和质量,间歇时间可以根据运动员自身需要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重复训练法注重的是每次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但不同训练时段之间的间歇和训练时长可以自行把握。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依靠身体的磷酸原为机体提供能量,且在间歇时间内,运动员身体内的磷酸肌酸能够完成再造,间歇时间要满足运动员的身体恢复,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需要3 ~ 5min。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运动员体力下降,为了保证效果,应当暂停训练。
(二)间歇训练法的运用特点与训练要求
间歇训练法的单次训练过程对运动员的身体技能和功能情况需求不同,需要运动员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后进行新的训练周期,通过训练数量的积累形成运动员身体素质质的变化。在此前提下,训练的数量和间歇时间就成为了间歇训练法重要的规定指标。与重复训练法相比,间歇训练法对单次训练效果要求较低,不要求每次训练都完全发挥出身体的极限,规定间歇时间,时间一到就开始新的训练周期,对训练周期的数量进行规定。这样的话,运动员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也应当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耐力。
三、2 种训练方法在一次训练课实践中的运用分析
案例分析一
这一训练采用间歇训练法,辅之以重复训练法,目的在于训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速度。规定每次训练后的间歇时间,训练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采取对抗式和团队合作式比赛活动形式,加强学生运动技巧和战术技巧的运用,训练学生耐力。锻炼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学生在高强度情况下持续运动的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100m跑步训练,每次训练完成100m赛跑,训练效果须至少达到80%。指导学生在前三分之二过程里保证运动的效果,提高速度,后三分之一部分加强耐力,运用间歇训练法提高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训练计划为 2 ~ 5 组,规定一定的间歇时间,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练员可以采用递减的间歇时间安排,递减的间歇时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身体机能,训练身体耐力,发挥间歇训练法的效果。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的交替运用能够提高学生身体耐力,也能同时训练速度,保证其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中达到一定的效果。
案例分析二
在100m跑步的训练中,重复训练法注重锻炼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和爆发力,根据人体生理研究结果,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人体的磷酸原供能力,主要表现为人体肌肉和神经组织的运动承受能力与爆发能力,这需要重复训练法经过长时间练习得以训练。重复训练法注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每次训练之间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身体机能,以保证下一次训练的效果;如果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体力下降,不能恢复到足够的体能程度,应当停止训练。在训练中一旦运动员不能恢复到应有的体能和体力,在下一次训练时所进行的就是无氧运动,无法训练运动速度,只能提高身体耐力。运用间歇训练法进行100m训练,主要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即让学生进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过程中,身体的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身体产生乳酸,保证学生身体在极限的身体强度耗费中完成100m跑步的训练,从而提高身体承受能力,提高运动耐力。间歇训练法控制不同训练之间的间歇时间,运动员的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的恢复,从而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耐力。
四、结语
(一)由数据分析可知,运动员的有氧训练应当主要运用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适合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
(二)训练过程中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可以交替综合运用,这需要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间歇,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效果。
(三)实际训练时,不同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同,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人差异,做好运动训练前的热身运动,防止出现训练损伤,注重不同训练方法的借鉴和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立强,浅谈高中男子800米运动员李阳的训练方法[J].田径,2018-01-01
[2]刘贺,浅析间歇训练法在百米训练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1-30
[3]李亮,重复训练法对提高百米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