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作 者:许 洁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陕西 710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教育体系当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关键与重要的角色。尽管如今国内的家庭教育体系初见进步,然而依然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陈旧、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所使用的教育方案不恰当等不同方面上。所以,需要运用恰当有效的举措来强化与改善家庭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工作品质的提升,对家庭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基。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对策
小学生仿佛是幼苗,为了促使其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其提供恰当有效的成长环境,小学生成长环境涵盖着学校、社会与家庭。在进行小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十分关键,家庭教育为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会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价值,唯有当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体系结合起来,教育工作才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对孩子过分溺爱
如今,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导孩子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核心、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将来可能比较难适应复杂且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与工作环境。
(二)仅仅关注考试的成绩
如今,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对小学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国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唯有运用高考这一形式才能够获取接受高等教育机会。高考使得每个人都会关注分数,这使得应试教育思想从高中、初中延伸到小学当中,特别是家长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往往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放置在首要位置上,忽略了孩子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与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这使得部分学生在追求高考分数的过程中出现了意识淡薄、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风气与危机[1]。
(三)父母教育意见不一
部分小学生的家庭不和睦,父母的关系相对紧张,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各执一词,经常为了子女的教育出现争吵的问题,这使得孩子可能出现是非难辨的问题,在父母争吵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压抑与自卑的情绪,为自暴自弃情绪的酝酿提供条件,这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以上家庭教育误区的存在会对小学生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从而正视家庭教育的问题与误区,为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奠基。
二、家庭教育对策分析
(一)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爱护也要严格要求
家长关心与爱护孩子属于人的天性,爱能够为孩子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培养奠定感情基础,若是缺失爱,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无法实现教育的效果。对此,家长在关心与爱护孩子时,需要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做到关爱但是不溺爱。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关心爱护与严格的要求进行融合,使得孩子能够感知家长的爱与家庭的温暖,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不可以百依百顺,一味地对孩子欲望进行满足会使得孩子逐渐形成贪婪的坏习惯,需要积极引导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避免出现过度浪费的问题。特别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保持意见一致,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在教育孩子是,不仅需要关爱也需要严格的要求,若是不存在要求,教育便不会存在,那么家长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有效的,需要对孩子实际状况进行满足,又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同时家长所提出的要求需要适当且具体的,引导孩子明确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不可以模棱两可,在此基础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需要监督与督促孩子认真做到。虽然家长可以严格要求孩子,但是不可以运用打骂与体罚等粗暴的方式,不然的话,孩子不仅无法意识到并且改正错误,反而会对孩子自身的情感与心灵进行摧残,逐渐变得冷漠,缺乏自信,这也无法实现有效教育孩子的[2]。
(二)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多元化的智能理论明确表示人的智力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每一个个体都具备自身的优势与弱势的智力。小学教育活动的进行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自身潜能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多元的能力。学生家长需要积极与学校的教育建立起配合的关系,促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需要关注学生创新、实践与沟通等不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良好家庭环境创建
在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时,良好家庭环境的创建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最初是从家庭开始的[3]。家长需要为学生创建出利于其未来健康成长的外部家庭环境。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会为孩子提供消防的对象,家长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家长兴趣与爱好会对孩子好奇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需要常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好奇心进行有效激发,与孩子能够共同看待其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多多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信,使得孩子能够养成乐观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结束语
如今,社会环境复杂程度比较高,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进行融合,逐渐建立起社会性与开放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引导孩子能够正确处理外界复杂的环境。小学教育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关键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因此,家长需要与学校、社会携手,创建出有益于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兵波.从多元智能理论看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02-105.
[2]魏志玲,谢存德.亲职教育的误区与调适[J].职教论坛,2014(35):87-89.
[3]马学果.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剖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8(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