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舆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作 者:李德胜 吴炳林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5)
大
中
小
摘 要:网络舆情是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有了大量的网民基础的前提下,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于某一“热点”“事件”的看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具有一定主观色彩和个人倾向的观点或者言论。现在的高中生已经成为了年青一代网民的中坚力量,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也会非常大,本文就网络舆情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契机,研究了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这一新领域,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网络舆情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舆论在网上的不同表现,在先进全面开放而且不断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突发事件,关系民众民生的大事时有发生,再加上人们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通讯工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冲浪,浏览其中的各种信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之间通过网络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在浏览网页、视频以及发表评论的时候,在不知不觉间就会让信息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论,可以说,在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的情况下,我们都被网络舆情的氛围包围着,而且因为网络舆论中的信息传播快速,观念思想驳杂,很容易对人们的认知和思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而且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都不是很成熟,如果在这个时候高中生受到过多网络舆论中不良信息或者扭曲价值观的影响,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必须重新审视现今的网络舆情环境,在新的领域中找到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的突破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笔者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以及网络舆论提出以下几点在网络新领域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和提升策略。
一、解读网络舆论,强化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能够被忽视的。现在的高中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一天中有很多的时间是通过网络和朋友、亲人进行沟通交流,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接收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关乎学生自身的事件酝酿舆论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积极参与其中。网络信息中的价值观驳杂,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往往又不完整,具有强烈的情感宣泄和个人偏向的议论,但是,这些议论反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得他们把扭曲了事实的言论当做“真理”,接受扭曲的价值观,非常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主动给学生讲解网络舆情“背后”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这些言论和信息产生的过程,以及认清舆情背后的“愚情”,强化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认知,同时也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品质,养成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网络相关教育的强化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例如:山西中北大学读大二的一学生在一次补考中因作弊被发现,该同学离开考场不久后坠楼身亡,这件事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很快形成了几股舆论,有网友评论说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有评论说教师的监考管理过于严格,也有人则反驳批判高效教育系统,有人则认为教师监考管理不存在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信息获取的途径以及真实性的考证,再到各种舆论评价以及过激言语背后体现的价值观和情感因素,逐一进行解读。将一个舆情事件明明白白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网络舆情面前,不盲听盲信,不偏听偏信,能够客观公正对待一些社会突发事件。
二、巧用网络舆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思想政治的教育只有落在实处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而要落到实处,首先就要能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教学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学生现实生活当中,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关于生命、理想、价值观等等的教育又不容易关联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显得“假大空”,不能够落到实处。网络舆情正好为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和提升学生的认同感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跳楼的事件,教师就可以将之整理为有关生命价值思考、理想信念以及诚信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通过这个反面的例子,深化学生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积极正面舆情,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舆情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只有负面的影响,一些正面积极的舆情同样能够被利用起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尤其是舆情本身的产生就具备了很强的感染力,更容易被学生认知和认同,同时这些舆情也有很强的可讨论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念,更好地为思想政治的教学提供帮助。例如在教学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时候,为了能够树立学生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网络事件展开教学,例如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爱国的热情一下子通过网络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新闻的解读,以及跟学生一起浏览网友们振奋人心的评论,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样的爱国情怀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利用正面积极舆情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选取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掌握尽可能多的真实信息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高中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有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他们可能出于好奇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进行相对完整正确的解答,很容易降低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在网络舆情这一新的领域创新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们要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解读舆情,整理舆情材料以及利用正面舆情教学等方法,消除不良网络舆情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利用网络舆情有利的一面,积极有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丽,胡泊.当代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6):1-4.
[2]张志刚.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分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引导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7):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