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元化干预在青少年创伤性 自伤行为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孙宗敏
(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3114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案例是由于后期经历的丧亲事件触发早年被抛弃的记忆,激起强烈情绪反应并且有自伤行为的女生,通过情感反应、内容反应、共情、积极倾听等摄入性会谈技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用沙盘游戏技术、心灵图卡、空椅子技术等多元化干预手段陪伴来访者成长,疗愈来访者的内在创伤,挖掘来访者的成长资源,提升来访者的内在能量。本个案共进行了九次咨询,来访者借助空椅子技术,表达亲人离去的哀伤,完成告别仪式;在家庭治疗中,获得家人的理解、支持与爱;在沙盘中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痛苦、困惑甚至愤怒等情绪;借住心理图卡突破自我的内心限制,找到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达到自我整合;在催眠放松的状态下看的十年后的自己,汲取成长的力量和信心。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创伤;丧失与哀伤;自伤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青少年创伤性自伤行为,往往源于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尤其是历史性的心理创伤对来访者的心理影响往往是在潜意识层面的,对来访者日常生活会有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后期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新旧创伤对来访者的影响或者伤害就很大,导致来访者出现自伤行为,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面对来访者的复杂心理困扰,对来访者潜意识进行工作。
本研究旨在通过空椅子技术、家庭疗法、沙盘游戏技术、心灵图卡等多元化干预手段对丧亲触发童年时期被抛弃创伤的自伤来访者进行干预辅导。
二、概念界定
(一)心理图卡
心理图卡是一种心理投射测验工具,字卡和图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潜意识直觉卡”。参与者根据所抽到字卡和图卡的组合,诉说自己或欢愉、或苦涩、或痛楚的故事和心情[1]。
(二)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生活事件)或强烈的情绪伤害造成心理损伤,尤其是与这些生活事件有关的天灾人祸所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可能会带来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中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改变[2]。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理解包括三个成分,童年早起经历的事件的记忆、青春后期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及后期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弗洛伊德不关注创伤事件本身,而是强调创伤性记忆。荣格认为对于早年事件的记忆隐藏在来访者的潜意识中,当后期经历的事件触发后容易激起来访者强烈的情绪反应[3]。
(三)哀伤
哀伤是丧失发生后个体所毕竟的过程。自弗洛伊德关注哀伤问题以来,哀伤辅导在西方受到了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Caplan、Bowly、Mahler、Parkes、Walter等先后研究了悲伤辅导的性质、病态悲伤模式、治疗方法等[4]。
(四)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有意、反复地以不同方式(如用利器刮伤/刺伤等)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是预测自杀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5]。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女,16岁,汉族,本地人,高一,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高一入学不久,对来访者疼爱有加的爷爷又去世,这件事情激发了来访者在11岁被妈妈抛弃的创伤性记忆,来访者无法承受,出现割腕等自伤行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空椅子技术、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技术、心灵图卡等多元化干预方法,贯穿使用积极倾听、共情等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扰,重整自我概念。采用深入个案研究与沙盘指标的定量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混合研究。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侧重于探讨沙盘游戏、心灵图卡、空椅子技术等多元化干预方法对有创伤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四)研究工具
2个标准沙盘、3个沙架、48类1800个全套沙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心灵图卡、椅子等。
(五)研究过程
对来访者共进行了九次咨询,持续时间3个月。在来访者的整个咨询过程中,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咨询的方式方法:第一次是摄入性会谈,主要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情绪状态、经历的创伤性事件等。第二次咨询主要处理来访者面对爷爷离去的丧失与哀伤,采用的是在催眠放松状态下,借助空椅子技术的告别仪式。第三次是来访者与爸爸、奶奶的家庭治疗。第四次到七次采用的沙盘疗法,来访者在沙盘中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痛苦、困惑甚至愤怒,第八次咨询是借助心灵图卡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挖掘内在资源,点亮心灯,勇敢前行。第九次咨询,陪伴来访者制定人生长期短期计划,引导来访者在催眠放松状态中一步步走到十年后,看看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并且从未来看现在,邀请十年后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坚定来访者的成长信心。
1.咨访关系建立阶段
初来心理辅导室,来访者情绪很悲伤,内心冲突明显,沉浸在痛苦中,自述在新学校没有可以交心的人,倍感孤独,更想念离开的妈妈和逝去爷爷。来访者有自伤行为,手腕上有多条或新或旧的疤痕,这些足以表明来访者内心的痛苦不堪。
通过情感反应、内容反应、共情、积极倾听等摄入性会谈技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来访者逐渐将她积压在心底的痛苦回忆一点点倾诉,并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通过给分别给妈妈写信(右图),来访者表达对两位亲人的思念、不舍,宣泄内心的情绪。
2.空椅子技术与沙具结合的哀伤辅导:与爷爷告别
面临爷爷永远离开的丧失哀伤,让来访者充分表达内心情绪,引导来访者接受爷爷去世是真实的,痛苦和悲哀是正常的自然情绪,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面对这件事情。
在催眠放松的状态下,让来访者从沙具架上选了一个最像爷爷的沙具(如右图),用“空椅子” 技术,表达对爷爷的思念,并“听听”爷爷对自己的忠告,引导来访者跟爷爷做了完整的告别。
利用沙具代表,借助空椅子技术的告别仪式,这种穿越时空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来访者来说,一、可以情绪释放。二、心理上真正的与爷爷的告别,帮助来访者完成内心思念与哀痛的寄托。三、获得爷爷给予的期待或者说是一种能量,实现全新生活的启程。四、帮助来访者意识到,爷爷是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需要忘记,因为这是自己成长的资源和能量。
3.家庭治疗:重建家庭支持系统
心理辅导室邀请来访者的爸爸和奶奶来到心理辅导室。一方面是告知家长来访者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引导家长表达对来访者的爱与关心,让来访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家长对来访者的自伤行为往往会不理解,甚至通常会用谩骂、指责等方式制止孩子的自伤行为,但这种行为通常都是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家长孩子的自伤行为。因此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这是孩子在表达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从而对孩子多些理解和关心。
东方家庭大多对爱的表达都是保守的,以为努力赚钱创造良好生活就是对孩子的爱,但当今的孩子更多在乎的是精神层面,因此引导来访者爸爸和奶奶说出对来访者的爱,并用“我信息”表达对来访者的担心和期待等,进一步显化对来访者的爱,进一步强化家庭在来访者内心的支持性。
4.沙盘游戏的启动与初始沙盘:怀念过去时光
沙盘治疗前的谈话中,显示来访者内心有很多矛盾,因此想借助沙盘来呈现来访者的潜意识,陪伴来访者,疗愈来访者的妈妈离家出走和爷爷离世带来的创伤,帮助来访者获得治愈心灵的力量。
图为来访者的初始沙盘。来访者沙盘中都是自己的家人,呈现出对温馨亲密的家庭关系的期待。人物都是面向左侧的,当提出这个问题时,来访者的回答是妈妈说妈妈在左侧,爸爸在右侧。可见她无意识的摆向左侧,也是来访者内心对妈妈和爷爷的思念,同时来访者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过去,这也呈现出来访者对过往的留恋。
来访者的初始沙盘主题是孤独,受伤主题有:来访者的初始沙盘中,整个沙盘空间被浓密的树木所包围,有种压抑的感觉;沙盘中的两个小女孩都是各自待着,尤其是那个小小孩,来访者也感受到了孤独与孤单,失去了本来可以获得的帮助与支援;来访者讲述沙盘时提到,曾经的玩伴都不在身边了,居住、读书都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5.加强治疗关系阶段:对妈妈和爷爷的眷恋与思念
来访者熟悉和了解了沙盘环境后,在加强关系阶段,主要是在沙盘中,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沙盘信息进行关注和反应,在这个阶段,学生较前一阶段的沙盘有了一些温馨的色彩。
来访者沙盘主题的变化从孤独变为渴望,但还是围绕对家庭的渴望。沙盘中所有动物都是朝房子的方向走去,内心投射其对家的向往,希望家里可以热闹一些。右上角是瞭望塔,平时可以站到塔上瞭望远方,期望远方的亲人(投射的母亲、爷爷)可以回来。海象征子宫,代表母亲,狭窄的海岸线,象征来访者与母亲的连接比较少。希望去瞭望塔观望,期待母亲归来,但没有桥,显示来访者期待母亲归来,但却无门。
受伤主题:来访者在海边的沙滩上掩埋了贝壳、螃蟹等;来访者沙盘中的动物深深地插入沙子中,呈现出很难行动的感觉。
治愈主题:来访者沙盘中的椰树都是小小的,还在茁壮成长中的,动物都是运动的,这些都属于能量的表现;来访者沙盘中增加了小狗、小猫、猴子、螃蟹、乌龟、小鱼、海豚等充满生命力的意向。
随着咨询的逐步深入,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信任程度加深,内在潜意识逐步呈现,主要对于温馨家庭和母亲的向往,受伤主题逐渐减少,治愈主题逐渐增加。
6.问题转变阶段:美好的外部世界
治疗与问题转变阶段是对来访者沙盘游戏的深入发展,也是咨访关系的进一步深入。
来访者在这个阶段的两次的沙盘发生显著变化,沙盘意向不再紧紧围绕家庭、母亲、爷爷,而是拓展到家庭以外的公园、游乐场、喧嚣热闹的都市、和谐欢乐的校园,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正在打开。来访者的最后一次沙盘:祥和轻松的校园氛围,表明来访者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生活。整个沙盘有生机,人物关系和谐,与最初的学校适应不良形成鲜明对比。
7.发展阶段:心灵图卡之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访者用非利手抽取两张卡:洞察、翱翔。来访者对这两张图卡的解读是:我知道爷爷是爱我的,我要带着爷爷的爱变得坚强,爷爷一直以来对我的期望是有出息。我也知道妈妈有不易和无可奈何,所以,我要像这只鹰一样,努力飞翔。我还有爸爸和奶奶,他们也需要我!
8.结束阶段:未来写给现在自己的一封信
陪伴来访者制定人生长期、短期计划,并且引导来访者在催眠放松的状态,用未来十年后的眼光,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整合其心理建设,赋予来访者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坚定其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信心。
(六)个案的发展趋势统计
整体上来说,来访者心理状态在整个咨询中,转变明显,咨询效果显著。
1.沙具种类的变化
经过统计,来访者使用沙具的种类、数量呈一定发展变化的趋势。
2.治愈/受伤主题数
沙盘游戏的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型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沙盘游戏一般有三大主题:受伤的主题、治愈的主题、转化的主题,其中,受伤主题往往更多地出现在初始沙盘以及沙盘游戏治疗的早期,随着有效沙盘游戏的开展,受伤的主题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治愈的主题及其表现的增加[6]。
通过统计发现,来访者随着沙游次数的增加,治愈的主题数增加,受伤的主题数逐渐减少。
3.来访者测验结果及本人反馈
来访者自述感觉有了新的生活动力和希望,生活的希望感由原来的2分变为9分(满分10分),心理测验结果也有显著变化,SCL-90因子分都在2分以下。
来访者表示不会再自我伤害,会带着妈妈和爷爷对自己的爱,好好学习,阳光生活,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四、讨论与反思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青少年创伤性自伤行为,首先是经历了心理创伤,没有经过包扎、愈合,创伤在新的应急事件刺激下再次暴露,青少年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的感觉,从而产生自伤行为来宣泄这种痛苦的感受。因此对于青少年创伤性自伤行为,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咨访关系的重要性
整个咨询过程,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首要的,对来访者来说,遭遇两次重大的心理创伤需要有一个可信赖的人倾诉。来访者的自伤行为源于两次重大的心理创伤叠加初入新学校,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教学体系、学习生活环境等。因此良好的咨访关系对来访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支持,也帮助来访者更好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二)压抑情绪的宣泄
来访者的自伤行为源于内心压抑的太多情绪,引导来访者彻底表达对妈妈的思念甚至愤怒情绪,表达对爷爷想念与哀伤的情绪,对来访者是至关重要的。情绪的宣泄与表达之后,来访者的内心才有空间和力量进行其他的建设与整合。除此以外,必须要丰富来访者的情绪调节的认识与方法,学会健康的宣泄情绪。
(三)家庭的支持
来访者的两次被抛弃心理创伤与家庭密切相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爸爸、妈妈(继母)、奶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希望家长可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来访者的问题,对来访者多些理解、陪伴与关爱。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来访者的情况有了改善,但对来访者来说,成长路上还会遇到挫折,家庭支持系统必不可少,让来访者找到归属感、个人价值和意义。因此,家庭治疗是必需的,干预趋势势必是整合的。
(四)学校的配合
来访者刚进入高一,肯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这会让本身缺乏安全感的学生更加敏感、更加缺乏安全感、变得焦虑与孤独,而焦虑与孤独感很容易激发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与情绪问题。因此,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有爱的班级氛围,通过组织活动或班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鼓励来访者参与班级、学校活动,融入班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相互理解、接纳、支持的班级氛围。
(五)学校的心理辅导课
学校的心理辅导课的开设内容更细化,比如让我忧伤的一件事、我的支持系统、我的应对方式等主题,引导学生诉说自己的心理压力,比个别辅导更高效,辐射面更广。通过此类主题心理课堂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经历不如意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调整自己,继续生活,同时,也可以增加同伴间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同伴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 左宏梅.心灵图卡:遇见内在的自己[M]. 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5. 11
[2]赵冬梅. 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型与理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200903): 125
[3] 赵冬梅.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 南京师大学报, 2009,(200906): 93
[4] 罗艳珠. 悲伤辅导及其在殡葬辅导中的应用[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 (14): 2
[5] 莫娟婵, 张丹凤, 曹怡然,等. 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冲动性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 0.
[6] 高岚, 申荷永. 沙盘游戏疗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161
|